業界倡伊斯蘭金融產品增香港內地元素
【明報專訊】亞洲首隻追蹤沙特阿拉伯市場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前年11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上周五(21日)收市報80.70元,自前年11月上市升約4.05%。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會長陳志華認為,「投資者來港是想投資具本地特色產品,若是追蹤沙特市場的產品,投資者何不直接去沙特?」他建議本港日後再推伊斯蘭金融產品時,應增加涵蓋香港或內地企業等元素。至於能否迎合投資者口味,他認為視乎相關機構如何原創及組裝產品,建議政府推出多元化投資產品,舉例涵蓋私募基金及伊斯蘭物業按揭等,料能增本港市場吸引力。
舉例涵私募基金伊斯蘭物業按揭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回覆本報稱,去年兩隻追蹤港股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在沙特交易所上市,資產規模逾130億元,有助吸納當地資金配置港股;特區政府、金融監管機構及港交所會探索包括交易所買賣基金上市方面的合作,豐富雙方市場投資產品選擇,促進資金雙向流動。
近年政府積極發展伊斯蘭金融,陳志華稱穆斯林佔全球人口約四分之一,若本港欲擺脫依賴傳統歐美市場,可嘗試拓展穆斯林市場,沿一帶一路國家尋找商機。他與總會5名理事的伊斯蘭金融資歷早前獲「馬來西亞伊斯蘭銀行與金融機構(IBFIM)」認可,他期望今年內舉辦相關課程,鼓勵會員參與8至12小時培訓後考取資歷。
財庫局:3推伊債證港法規可兼容
被問如何評價目前伊斯蘭金融產品成效、會否推出更多產品等,財庫局回覆稱已先後3次在政府債券計劃下發行伊斯蘭債券,顯示本港在法律、規管及稅務架構方面能容納不同形式伊斯蘭債券的發行,相信該債市開發工作有助提高本港伊斯蘭債券平台相對於區內其他金融中心的吸引力。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回覆稱,本港貿易網絡涵蓋129個國家,包括多個伊斯蘭國家;政府在海外設經貿辦,有助本港加深對伊斯蘭國家的認識,同時推廣本港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