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院腫瘤醫:5%病人難負擔靚藥 收費改革可助
【明報專訊】公營醫療收費檢討已屆尾聲,醫管局多次強調改革目的是更精準幫助有需要病人,將擴大安全網。屯門醫院臨H腫瘤科顧問醫生佃穎恩(圖)昨稱,觀察到約5%公院病人因經濟問題無法負擔效用更佳藥物。她支持收費改革,希望改革後安全網門檻降低,可精準幫助更多危重、危疾患者。
盼改革後安全網門檻降
醫管局藥物名冊中包含自費藥物,指超過公院資助範圍的極昂貴藥物,如癌症藥物等。醫管局亦設有藥物安全網,透過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醫療援助計劃為有經濟困難病人提供藥費資助。
醫管局昨透過線上記者會稱,收費改革後,將在藥物方面投入更多資源,令更多有需要病人只需支付標準藥費,就可獲處方本需自費、效用較佳的藥物。
佃穎恩表示,醫生處方藥物時會考慮成效、副作用、病人及政府負擔能力,部分「靚藥」效用佳卻價高,但常有病人因無法負擔藥費只能選擇其他藥物。她說,公院醫生看診繁忙,同時花費大量時間與病人就藥費溝通,希望收費改革能擴大安全網,有更多病人能受惠,前線醫生可更專注治療病人。
冀中產亦惠 資助罕見病
佃期望藥費資助安全網的門檻能進一步降低,有需要的中產亦可受惠,並希望資助藥物涵蓋更多如甲狀腺癌等較罕見疾病。至於會否擔心電腦掃描、磁力共振等影像檢查分項收費後或出現醫患爭拗,她相信當局落實新方案時會諮詢前線醫護,了解有何困難等。
病人家屬May昨透過錄音表述心聲,稱70多歲母親2019年確診甲狀腺癌,於新冠疫情期間惡化,常劇烈咳嗽,容易疲累,醫生建議服用標靶藥,惟藥費每月7萬元,即使醫生控制藥量,藥費減至每月2萬元,仍難負擔。但貴藥能有效控制癌細胞,May決定「硬蚗Y皮」自費用藥。幸好自費8個月藥費之後,該藥納入關愛資金資助範圍,May的母親申請到全額資助。May希望有更多患癌等重病患者能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