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行GBA:潮牌駐騎樓 莞街添喜愁
【明報專訊】位於東莞莞城的古城活化項目「東莞記憶」,首期去年底開放,近百年歷史的民國騎樓街被改建為潮流品牌聚集地及藝術展覽場所等景點。「東莞記憶」開業後客如雲來,令這片久已沒落的街區再聚起年輕遊客身影,不過每人對東莞的「記憶」不盡相同,有老字號後人樂見祖輩舊產獲得修繕,也有老東莞人覺得「太潮」、與昔日記憶不符。
明報記者 林迎
「東莞記憶」首開區由東莞市政府投資13.3億元(人民幣,下同)改建,2023年6月動工,去年12月開放首期的「一街、一河、一園」,即中興路騎樓街、珊洲河濱水文化帶西段及西城樓公園。當中騎樓街總長僅800多米,但開業兩個月日均客流達8萬人次。
中興路騎樓街1931年始建,歷來為商業旺地,過去曾聚集大批傳統手工業商店,如竹器、藤器、打金、炭畫等,亦有花鳥蟲魚、家電維修、紅白喜事用品等市井小店,但隨建築物年久失修,小店多因時代變遷、生意減少倒閉,街區日漸頹敗。重修後,現在踏入騎樓街,「東莞」兩隻大字先聲奪目,是遊客必到打卡點,樓頂、街角隨處可見藝術裝置,街上多間由東莞年輕主理人負責的潮流服飾品牌,如SUPERTOFU、DAKYAM和高山熱,希望透過本土青年回歸,持續為街區帶來活力。
新店進駐同時,中興路15棟歷史建築獲保留修繕,「東方紅照相館」、「莞翟w茶王」、「大昌鐘錶」及「梁生草藥店」等老字號被保留。工作人員更挖掘出10個老商號招牌,包括「天成紗羅綢緞」、「天盛金鋪」、「天寶銀號」、「悅華糖果」、「祥發海味」、「人安藥房」等。這些老商號已遷走多年,外牆招牌字體遭層層砂石灰漿掩埋,被清洗後重見天日。
「真沒有想到,在我們都90多歲的今天,能親眼見到祖父李合安100多年前創辦的商號『天成紗羅綢緞』。」91歲的李金錫是東莞人,上下五代20多人從事紗綢業至今,過去曾從長輩口中聽過「天成紗羅綢緞」的故事,但全家因避日軍來港,後曾返回中興路尋找卻不知道在哪一幢,直至「東莞記憶」開放,有親戚發現舊招牌,馬上通知他們。李氏族人希望再進駐位於中興路17號的這間舖,繼續經營紡織品,將百年商號發揚光大。
不過,也有當地人不滿「東莞記憶」。當地企業家李兆明稱,將年輕潮牌、咖啡店裝進騎樓就代表東莞記憶,他作為「阿伯」肯定不能答應。李表示,其「東莞記憶」是燒鵝瀨、臘味飯等日常味道,是農曆新年的糖環、寸棗、煎堆。也有東莞網民稱,東莞有28個鎮,「東莞記憶」最多只是「莞城記憶」,其他地方還有「厚街記憶」、「塘廈記憶」。廣州遊客熊先生則說,「東莞記憶」漂亮,但旁邊舊騎樓更有韻味,希望保留一段「舊貌」,不要遷走竹器等老店,讓年輕人知道這堛滬儢炕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