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譯中文:細嚼年糕有「餅」味?——古今詞義大不同

[2025.02.19] 發表
筆者數年前到日本閱讀漢學材料,某日吃的定食中剛好有一碗「れ?煮」。

【明報專訊】吃年糕是農曆新年傳統習俗,取其諧音,年糕寓意「步步高陞」,意頭甚好。它可煎可蒸,還可煮成上湯年糕。提起湯年糕,筆者想起在日本度歲時,吃過「れ?煮」(れキよズ),它以「れ餅」(れパグ)為材料,「れ餅」即年糕、麻糬,「れ?煮」就是「燉年糕湯」。日本人過年會以「鏡餅」(ろゎノパグ)祭祀神明,韓國人過年也會吃「添歲餅」(???)。根據憲宗十五年(1849)《東國歲時記》,洪錫謨在「正月篇」提及「白餅因細切薄如錢,和醬水湯熟,調牛雉肉番椒屑,名曰餅湯」,「餅湯」即以年糕煮成的肉湯。從昔日朝鮮漢文到今日日文漢字,年糕也寫作「餅」。對母語為中文的現代人而言,「餅」與「年糕」是兩種食品,看到「餅」一詞更容易想起餅乾、月餅。不過,漢語源遠流長,日韓漢字與古代漢語常有連繫,會否在提醒大家——古代年糕或稱「餅」?

總有一「餅」合你意

「餅」一詞由來已久,涵義甚廣。許慎《說文解字》載「餅、航縣]」,本義為烤或蒸熟的麵食,「餅」最初是麵食統稱,泛指用水調和麵粉製成的食品,後演變成專指用麵粉、米粉等製成的扁圓形食品。上溯西漢揚雄《方言》「餅謂之飥,或謂之?餛」,「餅」表示包餡的麵食,類似今日的餛飩(雲吞)、餃子。

古「餅」煮法多變,東漢劉熙《釋名.釋飲食》載「餅,并也,溲A使合并也。胡餅,作之大漫沍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蒸餅、湯餅、蝎餅、髓餅、金餅、索餅之屬,皆隨形而名之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記20多種餅食,宋代黃朝英《靖康緗素雜記》也提到「火燒而食者,呼為燒餅;水瀹而食者,呼為湯餅;籠蒸而食者,呼為蒸餅」,古「餅」種類眾多,可用火烤、加水煮……就如現代人煮年糕般,烹調方法五花八門。

古餅今餅,一樣是水煮麵食

說起湯餅,筆者想起中醫古文教學篇章——西晉陳壽的《三國志.華佗傳》,在一則與寄生蟲感染相關的醫案中,「餅」也是關鍵詞。某日,一病者食道或咽喉受阻,就醫途中巧遇華佗,佗診察後提醒他們道上有「賣餅家」,可買三升「蒜々j酢」,給病者飲用。喝罷,病者隨即吐出蛇形寄生蟲。「蒜ヾv即蒜泥、蒜末,「大酢」即醋,蒜含硫化物、蒜素,具抗菌、殺菌功效,人們可用浸泡、釀製方式釋出大蒜養分,「蒜々j酢」就是蒜頭醋。

若以今義解讀「賣餅家」之「餅」,強解成「餅乾」之類,難免會驚訝:難道古人吃餅乾要蘸醋?因此,欲讀懂古文,不宜盡以今釋古,〈華佗傳〉之「餅」也好,今日的湯年糕也好,於古均是「湯餅」,同屬麵粉製成的水煮麵食,吃麵食加蒜頭醋至今仍甚常見。

時移世易,餅餅大不同

綜觀古今漢語,部分字詞的詞義幾乎不變,有些卻有變化。「餅」的詞義漸變,可泛指扁圓餅狀物,如橘餅、柿餅、鐵餅;詞性也不限於名詞,《齊民要術.法酒》載「日中擣三千六百杵,訖,餅之」,「餅」用作動詞,可解為製餅。南朝劉宋范曄《後漢書.列女傳》提到「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餅」虛化為量詞,量化餅狀物,則指一塊遺失的金子。

時至今日,人們鮮以「餅」指稱麵食,也不叫湯年糕做「湯餅」。那麼「年糕」一詞從何而來?明代王鏊《姑蘇志》記正月二日要「食年糕,曰撐腰」,乃「年糕」之首例。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記元旦要「啖黍糕,曰『年年高』」,「步步高陞」之寓意已現,自此以後,「年糕」成為新年應節食品名稱。

「餅」的使用頻率變少,但其寫法和概念仍保留在日文漢字之中,亦持續影響粵語詞彙,如粵語可以「餅」為量詞,言「一餅錄音帶」,普通話則言「一卷(盒)錄音帶」。粵語尚有不少與「餅」有關的有趣俗語,如「老餅」代表年紀稍大、保守、思想老套之人;一萬元可稱「一餅()」等,可見古今詞彙會隨時、地而變。

語言是「活」的,寫法、讀音、詞義皆可變,即使古今漢語詞彙相同,同是「餅」字,「餅」義也截然不同。只要大家小心查證,對應時代,不盡以今義釋古義,誰都可發現年糕曾經有「餅」味。

文、圖: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講師 潘惠婷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755期]

更多教育
乜乜物物:不要想像一頭粉紅色大象——陳春成〈夜晚的潛水艇〉
【明報專訊】讀完標題,你腦中可有浮現一頭粉紅色的大象?這是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目的是探討腦部的運作方式,後來啟發了不同層面的延伸應用。不過... 詳情
Talk of the town:Land Requisition Proposal Affects Flower Farms
【明報專訊】Due to the development plan of San Tin Technopole (新田科技城), the g... 詳情
Talk of the town:Agriculture in Hong Kong
【明報專訊】The government has announced a proposal for land requisition at ... 詳情
【明報專訊】■Gear up 1. False 2. breathtaking 3. cultivation (Cr... 詳情
Grammar:For, during and while
【明報專訊】Pat: I've been thinking about taking a cooking class for a while...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