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博覽求職者:灣區薪酬較港吸引

[2025.02.16] 發表
青年就業博覽參展商美農機器人創辦人李代文(圖)表示國內農業青黃不接,盼藉研發AI機械人代替人類工作。(李紹昌攝)

【明報專訊】勞工處昨日於灣仔會展舉行「青年就業博覽」,共47間機構參展,涵蓋銀行、教育及科技等行業,提供逾1200個本地及大灣區城市在職培訓空缺,勞工處表示展覽全日累計2512人進場。有求職者表示在「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下,大灣區工作薪酬較香港具競爭力;有參展的創科機構負責人則稱,政府雖有向企業發放聘請港人的薪酬津貼,但仍難應付初期高昂的培訓及科研成本。

政府上月放寬「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申請年齡至29歲或以下,學歷要求至副學士學位,同時上調企業招聘港人的津貼至1.2萬元,最長為期18個月。計劃下,香港及大灣區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須在18個月內,以不低於月薪1.8萬元聘請持有學士或以上學歷的青年,並按市場薪酬水平聘用持有副學士學位的青年。

廣州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生莊小姐昨午到場尋找大灣區的傳訊工作,她表示香港的起薪點偏低,僅約1.5萬元,相反大灣區工作在計劃規定下,起薪已超過不少本地企業,故有較大動機投身大灣區發展。

有憂津貼一停減薪 留港就業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文學碩士畢業的劉先生憂慮資助期完結後下調薪酬甚至解僱。他說曾向參展機構表達上述憂慮,對方只表示屆時公司會因應員工的表現而調整薪酬,他認為到大灣區發展欠缺保障,仍傾向於本地就業。

科企指津貼杯水車薪

美農機器人有限公司昨就研發人工智能機械人的工作招聘工程師,月薪約兩萬元。公司創辦人李代文表示政府提供津貼鼓勵企業聘請港人的措施雖然吸引,但對於創科企業而言,由於初期培訓及開發產品成本高昂,「基本上首3年是賺不到錢」,故政府的津貼顯得杯水車薪。他希望政府能延長資助期並且加大創科企業的資助額,甚至因應各行業的需要作分配原則,幫助各企業度過「最難捱的時期」。李續稱,除港人語文能力普遍較高外,因香港資訊較內地流通,使港人創新思維及視野較內地人優勝,有利公司的科研工作及拓展業務至全球的目標,故希望吸納港人加入。

更多港聞
太空油列毒品首天 警破兩案拘5人 檢原料及已製成煙彈 按新例販運可囚終身
【明報專訊】《2025年危險藥物條例修訂令》前日刊憲生效,警方同日搗破至少兩宗相關案件,分別檢獲製造太空油的原材料及已製成的太空油煙彈,5名... 詳情
生前親自籌劃 邵家臻安息禮千人送別
【明報專訊】「大家精神d(附上微笑公仔)」——上月10日病逝的立法會社福界前議員邵家臻,其安息禮拜小冊子末頁寫道。安息禮昨日在灣仔循道衛理聯...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