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世界:畫出畫中畫——范.德.蓋斯特的藝廊
【明報專訊】在幾乎人人都活躍於社交媒體的今天,不少人習慣將每天大小事與平台上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分享。這種分享心態並非今天才有,你知道在網絡、智能電話,甚至攝影技術面世前,歐洲的收藏家是如何向世人展示自己的藏品嗎?
「炫耀」藏品的油畫類型
17世紀的安特衛普(Antwerp)出現了一種可讓收藏家「炫耀」藏品的油畫類型——Constkamer(藝術畫廊繪畫)。Constkamer是當時比利時法蘭德斯(Flanders)地區嶄露頭角的獨特題材,在安特衛普尤其盛行,顧名思義,作品就是畫出「一個充滿藝術作品的房間」。畫者通常會繪出收藏家整個藝廊或所有收藏,更細緻得會將每幅畫作按比例在畫中縮小重現,儼如照片一般。
出生於安特衛普的畫家范.海赫特(Willem van Haecht,1593-1637)是17世紀藝廊繪畫的代表人物,在歐洲各國工作和遊歷過後,他回到安特衛普,成為聖路加公會(Guild of St. Luke)的藝術家。公會由熱中於藝術的香料商人兼藝術收藏家范·德·蓋斯特(Cornelis van der Geest)於1612年協助成立。1628年范.海赫特為范.德.蓋斯特的藝廊擔任館長(curator),他由是繪畫《范.德.蓋斯特的藝廊》(The Gallery of Cornelis van der Geest,下稱《藝廊》),記錄這家藝廊中的所有作品。
《藝廊》共記錄了43幅畫作,其中24幅至今仍然傳世。從畫可見,藝廊內還有不少雕塑、書籍,以及如地球儀等其他收藏。不過,這幅作品並不全然是記錄眼前所見,更像是從畫家的視角創作與這間藝廊、收藏家本人相關的故事。畫中「登場」的人物皆於安特衛普文化界舉足輕重,畫中的場合算得上是一場盛會。
細心觀看,畫作左下角有對被簇擁的男女,他們跟前的人似在介紹油畫作品——畫家利用這部分,記錄了1615年穻a利大公阿爾伯特和伊莎貝拉(Archdukes Albert and Isabellaヾ)到訪安特衛普並參觀藝廊的一段事[。人們向大公伉儷介紹的畫作是昆丁.馬西斯(Quentin Matsys)的《聖母子》(Madonna and Child Kissing),據說大公阿爾伯特有意購入畫作,惟從《藝廊》中范.德.蓋斯特ゝ的肢體動作得知,他非常珍惜收藏,不願割愛。
藏品以外 《藝廊》還見人脈
而《藝廊》中站在大公阿爾伯特左後方的正是著名畫家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ゞ),他似在向大公陳述《聖母子》的特點。人群中還有其他熟悉的面孔,如魯本斯後方是波蘭國王瓦迪斯瓦夫四世.瓦薩(Wladyslaw IV Vasa々)、站在范.德.蓋斯特後方的是曾為他繪製畫像的戴克(Sir Anthony van Dyckぁ)等。右下方又可見一群圍茼a球儀的男子,其中一人手握儀器在量度,有指這部分代表「科學為藝術的根本」的理論,右後方兩名男子則是與魯本斯合作無間的風景畫家。
《藝廊》不止是范.德.蓋斯特的收藏目錄,更仔細地呈現出其人脈,以及當時安特衛普文化界一眾「紅人」的面貌。范.海赫特在畫上門框上寫了「VIVE L'ESPRIT」,除有「long live the spirit」(精神長存)之意,亦巧妙地將范.德.蓋斯特的名字置入其中(荷蘭語中,Geest有spirit的意思),歌頌他對藝術界的貢獻。這幅名作於2021年復修,後來一度在安特衛普的魯本斯故居展出,目前建築正閉門維修,作品被借到西班牙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館(Museo del Prado)展出,為期兩年。
文、圖:鄭寶欣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7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