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其事:詩豪石曼卿 教歐陽修何謂命

[2024.03.12] 發表

【明報專訊】誰是石曼卿?

大家成長時有這樣一個人物嗎?比師長年輕、比兄長親狎,但總是先你那麼一步,走過人生不同的里程。考試、畢業、就業、結婚、產子、病、老……你望茈L的背影,會想,下一個就是我了。對歐陽修(1007-1072)而言,石曼卿(994-1041)大概也是這樣的人物。

軒昂磊落 好書法喜劇飲

石曼卿是何許人?若非文史的專研者,恐怕甚少人聽過他的名諱。石延年,曼卿其字。在當世以寫詩與書法聞名,與文壇巨子如范仲淹、梅堯臣均有交往。或者因為先祖是幽州人,曼卿雖在南京應天府生活,卻有東北人高大豪爽的特質,故歐陽修眼中的他「軒昂磊落、突兀崢嶸」,亦「喜劇飲」,有一次與朋友劉潛約在酒肆,竟夕對飲不語,讓店家以為酒仙光臨。《宋史》形容他「跌宕任氣節,讀書通大略」,當世稱「詩豪」。

詩話喜述他縱飲放蕩、不拘小節的事[。《拊掌錄》有記,一次曼卿出遊,但馭馬者失控令曼卿墮馬,曼卿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說笑道:「賴我是石學士也;若瓦學士,豈不破碎乎?」灑脫如此,但大家都不忘補一句,「延年雖酣放,若不可攖以世務,然與人論天下事,是非無不當」。譬如,他年輕時曾因所得官職太小,本來打算放棄仕途,但有人相勸:「難道等母親老了,享不了福了,才想到要賺錢嗎?」曼卿唯有屈就,可見他一片孝心。又如,他曾奏言,指邊防鬆弛,勸天子備戰,不聽。不久之後,西夏脫藩,舉兵獨立,天子才想起曼卿的警告,可見他看似放蕩不羈,對天下大事,心中有數。◆

當世奇士 詩作散佚失傳

歐陽修比石曼卿小十三歲,卻喜歡隨他交遊。歐陽修說,當今之世,天下太平,豪傑之士無處發揮才幹,多隱伏而世不見。他相信在石曼卿以外,還有其他人如此。所以喜歡跟石曼卿與山林市井之徒廝混,以結交天下奇士。

珍藏題字 存而寶之卅年

然而這當世赫赫有名的奇士,卻彷彿汩沒於時間洪流。石曼卿寫得多、留得少。歐陽修在〈哭曼卿〉一詩說他「詩成多自寫,筆法顏與虞。旋棄不復惜,所存今幾餘」。所存的「幾餘」,據史籍記載,當時其實還有三百多首。但曾經膾炙人口的曼卿詩,兩代以後已散佚,不錄於《四庫全書》,也不見於清名家私藏。1998年出版的《全宋詩》,輯出古籍轉引僅見的五十二首,而讀的人則更少了。〈祭石曼卿文〉中說,「其同乎萬物生死,而復歸於無物者,暫聚之形;不與萬物共盡,而卓然其不朽者,後世之名」。歐陽修畢竟還是太樂觀了。

石曼卿死時,歐陽修才三十四歲。當時歐陽修為他寫〈墓表〉,詳列其生平事,旨歸在頌揚亡友、感嘆命運,但他卻花了漫長的時間消化此事。在《釋秘演詩集序》中,歐陽修再述曼卿事,感嘆「予乃見其盛衰,則予亦將老矣」。至本文,再度致祭亡友,寫到英豪如曼卿,留下的也只有一座荒墳,甚至連荒墳也將被獸[亂草埋沒,更見其對於死後虛無的恐懼。曼卿用自己的生命,教歐陽修何謂「命」、何謂「老」、何謂「死」。歐陽修在文集中三度寫到,自己保有曼卿題字的澄心紙,存而寶之三十年。不知歐陽修見到今日曼卿傳世詩零落略盡,又會有何感受?

歐陽修在文末寫自己「不覺臨風而隕涕者,有媿乎太上之忘情」。為何「太上」會「忘情」?便順藤摸瓜讀到《世說新語》王戎喪子的故事。王戎喪子,悲不自勝。其友山簡問:「孩抱中物,何至於此?」王戎答道:「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春光會老 芸芸眾生如此

原來「情」也有常態分佈(normal distribution)。人間的「情」集中在凡人心頭。所謂的「最下」,就是台語中罵人的「白目」,不通世故,不諳人情,在常態分佈的末端,屬於少數。而「最上」的聖人如莊子,能夠視生為死,喪妻猶能鼓盆歌;如范仲淹筆下的古仁人,不以己悲喜。兩者都因究明世理,超越人情。這類人,在常態分佈的另一端,亦屬少數。凡人如我輩,高不成、低不就,懂得甜,因而認得苦,卻難以忘衷。王戎如此、歐陽修如此,芸芸眾生亦如此。

豪爽磊落的曼卿會怎樣想?作為存在憑據的詩集也不再傳世了,他會覺得悲哀嗎?關於石曼卿的事[,尚有一樁發生在他死後:有舊朋友見曼卿顯靈,對他說:「我現在當了鬼中神仙,做了芙蓉城主!」更呼舊友同遊,不從,便忿忿地騎一隻白騾飛快馳走。這回人間重遊,曼卿帶不走故友,反而在某個考生家中留下一聯詩:「鶯聲不逐春光老,花影長隨日腳流。」

讀到這堙A我不禁想,曼卿會否因舊友不願同遊,認為人世不足惜,刻意逐點逐點抹走他在塵世的足印?抑或曼卿已為仙,所以想教世人,春光會老,但鶯聲永遠年輕;鮮花會謝,但日照之下,投影堜蛪n或枯榮,也只是時間長河堜罹忽暗的粼光,何不放開那張澄心紙?

■文:林蔚耀 -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畢業,畢業後於大型補習社任職,監修教材。前任《藝文青》雜誌副總編輯,現職中學中文教師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星笈中文 第124期]

更多教育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