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中華:話不可亂講

[2023.11.03] 發表

【明報專訊】俗語云,「洏i以亂食,話唔可以亂講」,即說話前要三思,因未經細心思考、衝口而出的話,可能會為他人甚至自己帶來不同程度影響。「不可亂講」的,包括令人聯想與死亡等相關的負面事情,又或為免對他人「不敬」而避談。這傳統的「避諱」文化,自古以來都是禮。

你會如何稱呼長輩和家人?例如「爸爸」、「媽媽」、「外公」、「外婆」等,並不會連名帶姓地稱呼,因這是不尊重、不禮貌。不直呼其名是傳統中有禮表現,對於尊重的人避諱直接叫其姓名,原是「禮」的規範之一。

「三諱」原則

春秋時代,有史書以魯國為中心,記述當時大事,稱《春秋》,相傳為孔子撰寫或編纂。書內部分人物不直呼其名,而以其他稱謂,例如「小兒子」(季子)、「二兒子」(仲子)等代替本名,原來這與《春秋》著書原則有關:「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意思是《春秋》編寫原則,是為應尊敬、在上位、至親、賢能等人避諱。例如寫到魯桓公小兒子公子友時,便指稱「季子」,文中寫「其稱季子何?賢也」,解釋季子是賢能之人。

除了名稱避諱,作者也因不願意提及某些人而為他們避諱,例如對於作亂的魯莊公兄弟公子慶父,作者不把他當作魯國人,冠以「齊」姓,以「齊仲孫」指稱;又認為上位者不願見其名,故有所避諱。

■學一學

諱莫如深

「諱莫如深」指對於重大事情,不止不隨便講,更不敢講、避免講,有隱去事情不提及之意。這成語正與《春秋》的編寫避諱原則有關。由於公子慶父(即《春秋》中的齊仲孫)與公子友(即《春秋》中的季子)發生王室爭鬥,最終公子慶父逃往齊國。但《春秋》並未用「逃」一字,而是簡單表示「公子慶父去齊國」。《春秋》的註解《穀梁傳》,便以「諱莫如深」形容孔子看待此事的態度,不認為是刻意隱瞞,而是因孔子深愛魯國、悲痛國家亂事,故不願再提及。

只許州官放火

不許百姓點燈

避諱最初是禮的呈現,可是後來人們過分在意避諱,反倒引起問題。宋代詩人陸游《老學庵筆記》中有個名字避諱的笑話:官員田登相當在意別人有否避諱其名,會重罰無避諱者。因此,其管轄的州內,眾人都不叫「燈」為「燈」(因為與「登」同音),而是叫「火」。時至節慶放燈活動,外地人前來玩樂,竟見該州告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把人都嚇壞。這後來成諺語「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形容權貴仗勢欺人。

■想一想

現時需要「避諱」嗎?為什麼?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中華小學堂 第009期]

更多教育
語文小錦囊:還需要避諱什麼?
【明報專訊】我們為他人設想,會避談他人不願談及的事;但在好友面前,或會毫不避諱說自己的事,但這是否好事? 華文作家、有「才女」之譽的張... 詳情
大笑堂:有道理,都有道理!
【明報專訊】清代笑話集《笑林廣記》有一則關於孔子的笑話,兩名學道之人因觀點、見解不同,爭論一番,雙方都認為自己見解真確、對方所言並非真理。二...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3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