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溫差發電
中國首度海試
【明報專訊】海洋溫差發電是比較具有工程難度的環保發電方式,中國近日首度在實際海況進行「海洋漂浮式溫差能發電裝置」的運行,標誌從技術上達成了海洋溫差發電的條件。
這次海試是8月在南海進行,官方未透露具體位置。綜合內媒消息,這套海洋溫差能發電裝置由「海洋地質二號」船搭載,於南海水深1900公尺的海域開展首次海上試驗,成功完成溫差能發電技術驗證。這次試驗發電總時長4小時47分鐘,最大發電功率16.4千瓦,有效發電利用率為17.7%。
海洋溫差發電即是利用大海中表層海水和深層海水之間,由溫差而形成的熱能來發電。中國海洋溫差能儲量豐富,尤其南海海域溫差超過攝氏廿度,發電潛力巨大,但此前相關的技術研究還處於實驗室理論及陸地試驗階段。這套裝備是中國自主研發,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單位合作,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高級工程師寧波指出,團隊克服了小溫差寬負荷透平發電、深海保溫取水、冷水管路安裝工藝等核心關鍵技術。該裝置中國的國產化率達到百分百。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守為團隊研究,整個中國海洋溫差能的理論裝機容量為3.67億千瓦,其中南海海域的溫差能資源占全中國蘊藏總量的96%。若以2%的利用率換算,海洋溫差每年發電量將可達到57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