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低技術工輸勞鬆綁 孫玉菡:不一定批 勞顧定細節
【明報專訊】政府除推出建造業和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亦將在補充勞工計劃下放寬容許輸入侍應、售貨員等26個非技術或低技術工種兩年。勞福局長孫玉菡昨稱很多行業面對人手短缺,優化補充勞工計劃屬較平衡做法,僱主可提出申請,但不一定獲批,仍須檢視僱主是否有人手短缺、本地請不到人;他說大方向是暫停26個工種不准輸入的規定,但具體操作,例如是否一次過或分批接受申請,將在勞顧會討論。有餐飲業商會稱不少酒樓和大型飲食集團已開始部署申請輸入外勞。
商會稱不少飲食集團部署申請
孫玉菡昨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回應暫停26個工種不准輸入的規定時,指並非所有行業都用行業計劃處理,該26個工種屬低技術,較平衡做法是優化補充勞工計劃,僱主雖然可提出申請,但不一定獲批。他強調,補充勞工計劃下仍須檢視申請輸入相關工種的僱主是否有人手短缺、本地請不到人,當局會嚴格把關,如有本地工人想應徵,「僱主是要有最大誠意聘請本地工人」。
飲食業和零售業僱主將成為受惠者之一。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歡迎政府放寬安排,指不少酒樓人手短缺,宴會人手欠缺三成,主要是侍應,不少酒樓和有大型飲食集團已開始部署申請輸入外勞。他表示,飲食業疫下流失不少廚師,亦有廚師轉投「兩餸飯」店舖。
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亦歡迎政府放寬規定,指零售業欠缺最少3萬至4萬名人手,包括售貨員、文員、會計等工作崗位,聘請售貨員亦困難。他說,當然希望政府進一步擴展特別計劃至零售業,減省勞顧會審批程序,強調人手問題「急不容緩」。
餐飲工會憂薪金吸引內地工
飲食業職工總會權益總幹事招冠聰則表示,對政府全面容許26個基層工種輸入外勞感詫異,指本地飲食業薪酬比內地高,相信對內地工人較吸引,擔心輸入外勞會影響本地基層飯碗,僱主亦再無意欲改善本地工人薪酬待遇。
另問到有勞顧會委員稱看記者會才知輸入外勞、方案是否米已成炊,孫玉菡表示,輸入勞工大方向由行政會議制訂,即使執行逾四分之一世紀的補充勞工計劃也是由行會制訂,再交勞顧會處理。孫重申會每半年向勞顧會匯報行業計劃,讓勞顧會定期監察,「不存在繞過勞顧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