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介宇宙:中國早期連環畫——《洛神賦圖》
【明報專訊】香港故宮內共有914件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借出的文物,3名學生問道:「哪件文物你最喜愛或感觸最深?」館長吳志華說難選最愛,但表示8號展廳展示的《洛神賦圖》令他感觸很深。
兩種角度欣賞「洛神」故事
東晉畫家顧愷之根據三國時期曹操三子曹植所著的〈洛神賦〉故事繪成《洛神賦圖》,真[已經失傳,以宋朝的臨摹版本最佳,其中一幅藏於北京故宮,現借到香港故宮展示。「當我看這張畫時,嘩,原來過去1700年歷史,能透過畫作活現出來。」從歷史角度出發的同時,吳志華稱畫作也帶給他另一種觀賞角度。
《洛神賦圖》是中國早期的連環畫,同期西方世界沒有類似的藝術表達手法及故事主題,吳志華說:「繪畫史上較少(畫作)背後有如此優美浪漫的故事。」他認為觀眾欣賞文物時,可從歷史角度觀賞,將文物視為歷史遺留下來的物件;亦可以觀賞藝術品的角度欣賞,留意作品的細節和背後獨特的故事。他向陳炯希、陳上忻及閔巧兒「教路」,細賞《洛神賦圖》時不妨留意畫中人物的神態,如畫卷局部畫有曹植衣領扯開、露出胸膛的形象,「我問同事『為什麼這(曹植的)胸膛會露出?』,原來源於〈洛神賦〉一句,講述曹植因愛人離去而太傷心,淚水沾濕胸襟(淚流襟之浪浪)」。
同學隨學校老師前往博物館參觀學習的經驗「豐富」,吳志華表示,如果是為了學習而到訪博物館,事前應「做足功課」,初步認識展覽,了解自己想學習和觀賞什麼作品,再作總結,這樣的學習過程才有意義。一般市民純為興趣參觀,態度則不必嚴肅,「隨你喜歡(看感興趣的展覽或作品)」。
■知多點
〈洛神賦〉中的傷心愛情故事
有說〈洛神賦〉中的洛神是影射曹植兄長曹丕的妻子甄妃——曹植愛上甄妃,她卻被父親曹操許配予曹丕;後來曹丕成為魏文帝,甄妃失寵被賜死,曹植傷心不已,一天在洛陽跟甄妃所生的太子曹叡吃飯,看虒罊礎m模樣相似的侄兒感到心酸,回封地後夢見甄妃,便寫下委婉動人的〈洛神賦〉。
〈洛神賦〉於黃初四年寫成,曹植本人正是主人公,寫他從洛陽返回封地途中,在洛水遇上「洛水之神」宓妃。她原為神話堨鬵炊(宓羲)的女兒,在洛水溺斃而成洛神。洛神形象美麗動人,「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洛神體態適中,肩窄如削,腰細如束,秀美頸部露出白皙的皮膚;她既不施脂也不敷粉,髮髻高聳如雲,長眉彎曲細長,紅唇鮮潤,牙齒潔白。曹植與洛神相戀,惟人神有別,不能長相廝守。「吾將歸乎東路。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曹植即使已手執馬韁準備離開洛水,始終徘徊依戀,無法離去。
■學生感想
陳炯希(已畢業,現就讀香港浸會大學音樂系一年級)
3小時的故宮旅程,與聽聞了一段故事、度過了一趟時光無異。展覽多元,以致既想移步到下一個展覽,又不欲移目眼前之展品。展示本土藝術家作品的7號展廳最得我心,展品既夾雜未來元素,也呈現了本地藝術家的特色。
陳上忻(中四)
除了參觀香港故宮館內意義重大的文物和建築設計,更可與館長交流、聽他詳述自己對各文物的見解,機會珍貴。我藉訪問更加了解關於文物修復、運送及博物館經營等知識,印象最深刻的藏品是《洛神賦圖》,仔細和生動地描繪了曹植與洛神的愛情故事,古人畫功原來是如此細緻!
閔巧兒(中五)
藉訪問了解到博物館的「幕後」營運及創立細節,令我自覺「獨一無二」,因為這些資料不是人人皆知的。參觀和訪問了3小時,最難忘是9號展廳特別展覽「馳騁天下——馬文化藝術」,欣賞到來自不同國家關於馬的藝術品。
文:方綺婷
圖:黃志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提供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6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