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近一年離職護士 四成因移民 5聯網流失率最少一成 護士協會憂未見頂
【明報專訊】過去一年公立醫院全職護士流失率惡化至10.1%,本報取得醫院管理局內部文件,顯示7個醫院聯網中,5個聯網各至少有一成流失率,九龍中聯網「龍頭醫院」伊利沙伯醫院有最少5個專科的護士流失率逾一成,腦神經外科、心胸肺外科及婦產科為首三位重災(見圖)。伊院內部離職調查首度披露,過去3年報稱因移民離職的全職護士比例持續上升,由兩年前佔7%升至今年的39%,冠絕眾多原因。不同醫院護士及工會稱近年移民潮加劇資深護士流失,人手趨年輕化,憂慮青黃不接甚至長遠危害病人安全。
【系列一】
明報記者 陳柔雅
公院現有3萬全職護士 今年度料招2730人
醫管局回覆時沒有提供過去3年公院護士不同離職原因所佔人數及比例,指離職主要原因為退休、辭職和完成合約,當中辭職和完約原因繁多,一般包括進修、家庭責任、移民等。該局稱十分關注公院護士人手情况,已制定一系列措施吸引和挽留人手,包括繼續招聘全職及兼職護士,2022/23年度預計招聘2730名全職護士。
截至今年6月底,公院共有29,429名全職護士。
2022/23流失2742護士 新界西最嚴重
醫管局內部文件顯示,全職護士流失率2020/21年度起明顯惡化,由5.8%急升至2021/22年度9.4%,去年8月至今年7月再升至10.1%,流失2742名護士,5個聯網的流失率至少一成,新界西聯網最嚴重,高達11.1%,其次是九龍中聯網(10.9%)。若以九龍中聯網(包括伊利沙伯醫院在內)的專科劃分,流失率最高依次是腦神經外科(16%)、心胸肺外科(15.7%)及兒科(14%)。
伊院5專科流失逾一成 腦神經外科18.6%
同期伊院全職護士流失率升至11.8%,按年增2.1個百分點,在九龍中聯網排第三,流失270名護士,最少5個專科的護士流失率逾一成,同樣以腦神經外科最嚴重,高達18.6%,心胸肺外科和婦產科並列第二(15.7%);心胸肺外科流失率增幅最大,較對上年度升7.9個百分點。醫管局稱伊院已採取不同措施挽留人手、適時填補空缺及調動人手以提供合適醫療服務。
據伊院護士離職調查披露,前年最多受訪者以照顧家庭為由離職,比例佔一半;而報稱因移民離職者比例由2020年7%上升至今年39%,成為離職原因之冠。
伊院護士A不滿高層沒正視及了解同事為何想離開或留下,並慨嘆近年人手嚴重年輕化,有感「愈做愈覺得危險」(見另稿)。A認為觀乎政治環境以至新冠疫情處理手法,「都是不會有改變的事實,走只是時間或結果」,雖未決定移民與否,但至少會離開伊院。
香港護士協會主席源志敏形容流失情况「好誇張」,擔憂流失率未見頂,近年流失重災是30至45歲護士,不少屬資深護師,心胸肺外科、神經外科、深切治療部、手術室流失較嚴重。他認為伊院調查反映的護士移民情况與工會前年調查相若,並說移民潮加劇資深人手流失,「不少走(的人)兩公婆都是護士」。
源志敏形容移民屬政治問題,「只能政治解決」,唯有盡快加大護士培訓名額及挽留將退休的資深護士,加快培訓年輕護士以填補中層嚴重流失。
彭鴻昌倡吸私院資深護士返公院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護士流失情况「絕對值得擔心」,人手年輕化會為病人帶來風險,指過往公院人手流往私院,但移民潮之下流往海外,更難重新吸納,短期難靠本地培訓以填補資深人手。他認為政府除了研究引入非本地培訓護士、推行大灣區交流計劃,應設法吸引私院資深護士重返公院,並改善公院工作環境和利用科技減輕工作負擔。
(公院醫護流失系列)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