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遷移:神鏡神鏡,何人最靚?——〈全鏡文〉中的理想自我認同
【明報專訊】2017年文憑試中文科卷一課外文言考材〈全鏡文〉,
是清初古文家俞長城《可儀堂文集》壓軸最後一篇寓言,原文428字,
選為教材及考材時,曾有不同刪節,因此流通的〈全鏡文〉版本、標題不一,讀者宜閱全篇。
故事不難理解,但寓意不算淺白,切勿輕視從故事到寓意的關卡,
關鍵線索,全在於從照鏡的本體,到借鏡的喻意,二者之間,究竟如何連繫?
文: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林葦葉
圖:francescoch@iStockphoto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星笈中文 第0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