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點對點:收地建屋 鄉村工業或須遷
【明報專訊】政府擬在屯門藍地一帶收地發展公營房屋,該區現址有不少鄉村工業,包括製冰廠、車房等。被納入發展範圍的德保雪粒執行董事陳衍行稱,一直未能找到合適土地重置業務,冀政府協助覓地,最理想是原址保留。
陳衍行稱德保雪粒在屯門藍地新慶村設廠約30年,業務除製作食用冰供餐廳使用,亦有批發糧油,廠房佔地5萬多平方呎。他說作為「民生企業」,流動資金有限,如要維持日常營運,難有足夠資金同步安排調遷。
陳衍行說不反對政府發展公營房屋,但質疑政府沒有了解棕地運作者需要。他說公司早於2014年起覓地,惟製冰對水電配套需求大,要方便運輸亦要一定投資,故未能覓得合適土地,冀政府協助。他形容覓地難度就如在「沙漠找水源」。
志記鎅木廠、德保雪粒及悅和醬園等企業近期先後因政府發展附近地段而不獲續租或須遷走。發展局長甯漢豪2022年10月5日表示,若每個因發展棕地受影響者均想改於其他租金低廉的棕地繼續經營,並非政府政策,強調當局已改善補償安排、簡化行政手續、提供短租用地及長遠發展多層工廈,以協助棕地作業者。
甯漢豪又表示,社會關注個別廠房發展時,更需明白為何政府過往面對全面取締棕地的聲音時,仍提出發展一半棕地,正因政府明白棕地仍有經濟活動。她表示,政府仍想協助對本港經濟發展有幫助的棕地作業升級轉型,不一定要個別廠戶留在特定區域發展。
■知識增益
棕地
棕地泛指新界一些遭平整的農耕土地,用作工業、儲物、物流及泊車用途。據規劃署2019年公布的《新界棕地使用及作業現况研究》報告,有經濟作業的棕地面積約1414公頃,當中600多公頃位於新發展區。鄉郊工業涵蓋食品加工、製冰、紙類製品加工等。根據2019年數據,鄉郊工業和一般工場各佔棕地面積約2%。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0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