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為簡 3傑獲化學諾獎 助基因研究藥物研發

[2022.10.06] 發表

諾貝爾化學獎昨日揭曉,由3名專研「點擊化學」與「生物正交化學」的學者共享,分別是美國的貝爾托齊(Carolyn Bertozzi)和沙普利斯(Barry Sharpless),以及丹麥的梅爾達爾(Morten Meldal)。諾獎委員會表彰他們對基因定位及藥物研發,以至於幫助實現快速無害生物測試等發展貢獻良多。3人將平分1000萬瑞典克朗(約124萬加元)獎金。其中沙普利斯更成為史上第5名兩度榮獲諾貝爾獎的個人得主。

點擊化學(click chemistry)也譯作連結化學,是由沙普利斯在2001年引入的一個合成概念,主旨通過小單元拼接,快速可靠地完成形形色色分子的化學合成。它尤其強調開闢以「碳-雜原子鍵」(C-X-C)合成為基礎的組合化學新方法,並藉助這些點擊反應來簡單高效獲得分子多樣性。

生物正交化學(bioorthogonal chemistry)術語由女科學家貝爾托齊於2003年創造,指的是能在生物系統中發生而且不干擾內源性生化過程的化學反應。生物正交反應使對生物體內生物分子(如醣類、蛋白質和脂類等)的實時研究成為可能。

諾貝爾化學委員會主席奧奎斯特指出,今年化學獎「關於不過度複雜化事物,而是令它們變得更容易及簡單」。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新聞公報中指出,沙普利斯在2000年左右奠定點擊化學概念後不久,與梅爾達爾分別獨立提出「炔烴-疊氮化物環化反應」(CuAAC)的核心內容,稱這是現已獲廣泛使用的「優雅及有效化學反應」,包括用於研發藥物、繪製DNA圖譜,以及創造更符合用途的材料。

貝爾托齊則被表揚將點擊化學提升至新層次,在生物體內建構點擊反應,確認細胞表面重要不顯眼生物分子聚醣(glycan)的位置,其間該生物正交化學反應並不會干擾細胞的正常化學作用。生物正交化學反應現於全球被用作細胞研究和追蹤生物過程,以及改進癌症標靶治療。梅爾達爾1954年生於丹麥,現為哥本哈根大學教授。貝爾托齊1966年出生於美國,現為史丹福大學人文和科學教授。81歲的沙普利斯1941年生於美國,現供職於美國加州醫學機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路透社/法新社/中央社)

更多國際要聞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