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三隧分流歷3屆政府 3年前不夠票兩度撤案
【明報專訊】政府希望透過調整3條過海隧道收費,令車輛使用不同隧道,達到分流作用。政府由表示委託顧問研究三隧分流方案,以至早前提出「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最新方案,至今逾6年,橫跨3屆政府。
政府於2016年接收東隧,收費維持不變,時任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表示政府會聘請顧問做三隧分流研究。當時張炳良認為,毋須等政府正式收回西隧才落實三隧分流措施。
上屆政府於2018年的《施政報告》建議,在2020年起調高紅隧和東隧私家車收費至40元,西隧減至50元,以達至三隧分流效果;政府於2019年1月向立法會提出議案,由於未能取得過半數議員支持而撤回;事隔兩個月,政府於3月提出「優化方案」,包括將加隧道費而額外多收的金額成立「智慧交通基金」,惟仍因未能取得逾半議員支持而撤回方案。
政府今年6月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明年收回西隧專營權後,將實施擠塞徵費,計劃分3個時段收費,包括「繁忙時段」、「一般時段」和「非繁忙時段」,當中繁忙時段收費最高,但未提出收費金額。政府當時稱,西隧車流已持續接近飽和,平日早上繁忙時間南行交通需求已達到每小時最高98%,沒剩餘容量分流紅隧(每小時最高150%)和東隧(每小時最高146%)超額的交通,若政府收回西隧時維持各隧道收費不變,甚至只調低西隧收費,都未能解決過海隧道擠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