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煮文化:分「梨」從來不易

[2022.10.05] 發表
梨適合秋天食用,可以生津、潤燥,同時滋潤身體的乾燥。

【明報專訊】中秋已完,月餅吃不完,是不少現代人的生活寫照。筆者嗜甜食,自然愛月餅,可惜近年月餅質素一般,傳統的、昂貴的之前統統吃過。切開流沙,未見驚喜,細嚼蓮蓉,不覺雅致,唯有轉吃其他食物,尋求節日的口腹安慰。一尋再尋,竟然尋到水果的頭上,忍不住入手香印葡萄,不消半小時吃了一整串,當然不是不能再買,只是花費的速度太快,只好再轉吃其他水果。左揀右選,秋天還是要吃點多汁、滋潤的水果,眼光隨之落在梨的身上。

少時家中,吃梨甚多。家母買回來,洗洗就可直接啖咬,吃不完可以煲湯、煮糖水,從不浪費。後來工作時間長,在家時間短,加上常常飽餐後回家,腸胃沒太多位置裝下水果、糖水,梨也慢慢淡出視線以外。近年自己接觸梨,較多是在食譜,印象最深的是菜式「梨炒雞」,來自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食譜以梨入饌,而不是伴碟,經驗中較為少見,找天試煮一下現代版本。

食譜以外,不少古書記錄的,是梨的藥用方法,如清代《隨息居重訂霍亂論》有「梨肉」一條,提到:「煮湯服。渴甚,搗汁飲。」煮湯服用,現代對應的是雪梨水,支裝即開即飲的,有雪梨茶。梨可以生津、潤燥,口渴時飲梨汁,先緩解口乾的感覺,唾液更多分泌,同時滋潤身體的乾燥。包裝好的梨原汁不算常見,偶爾看到超市有售,印象中都是來自韓國。找不到的話,直接吃梨,更快更簡單。

明代《普濟方》煮梨的方法,似乎更不常見,書中記錄的「梨湯粥方」,即是用梨湯來煮粥,材料只有切開的梨三顆,和粳米一合,做法如下:「以水二升,煮梨取汁一盞,去滓,投米煮粥食之。」用濃縮的梨湯,隔篩去渣,直接加米煮粥,味道如何,我試煮過後再告訴大家。

■飲食小字典

梨的吃法,何止一二,明代《農政全書》記載的方法更多,文中詳說:「救飢,其梨結硬未熟時,摘取煮食。已經霜熟,摘取生食,或蒸食亦佳。或削其皮晒作梨糝,收而備用亦可。」要救濟飢民,梨未熟要先摘下來,避免過熟易爛,梨不用怕太生,因為是煮食用的。熟梨可生吃,亦可蒸食,現代桂花燉梨、紅酒燉梨,都可歸入蒸煮方面。如想要收藏,可將梨去皮,切成碎,曬成乾。「晒」為「曬」的異體字,「糝」從「米」,本指米粒,後來碎粒狀的東西都可稱為糝。梨肉曬乾,分離成碎,就如現代的果乾碎,只要乾燥得透徹,不遇潮濕天氣,同樣可以置放一段長時間。

■作者簡介

蕭欣浩

(「蕭博士文化工作室」創辦人、大學講師、作家,曾任法國餐廳廚師。專研語言文字、飲食文學及文化,著有《解構滋味:香港飲食文學與文化研究論集》、《流動香港飲食誌》和《屋h尋味記》。)

文:蕭欣浩

圖:資料圖片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593期]

更多教育
Talk of the town : Farewell, Queen Elizabeth II
【明報專訊】Buckingham Palace officially announced the death of Her Majesty ... 詳情
Talk of the town :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明報專訊】Queen Elizabeth II of the United Kingdom died on September 8, 20... 詳情
【明報專訊】■Gear up True ■Game Queen (Criticisms on this public... 詳情
Grammar : Baggage
【明報專訊】Bill has a school trip tomorrow, but all he's been doing is sit ... 詳情
【明報專訊】■Gear up 1. baggage 2. emotional baggage (Criticisms on...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