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後被踢出大學感失望 再戰DSE考入另校 反修例生重投大學 盼社會接納更生者

[2022.09.13] 發表
現年20歲的阿M(化名,圖)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藏有攻擊性武器及襲警罪成,被判入更生中心,完成服刑後被大學開除學籍,使他大感愕然,有感如「雙重懲罰」。幾經掙扎後他決定重考文憑試,今年考入另一間大學的心儀學系。兜兜轉轉,這個夏天他再度以新生身分踏入大學,人生步伐比同齡者已遲了兩年。(馮凱鍵攝)

【明報專訊】兜兜轉轉,兩年後的夏天,20歲的阿M(化名)再次以新生身分踏入校園。他在反修例運動因藏有攻擊性武器及襲警罪成,被判入更生中心,去年完成服刑後被某大學以影響校譽為由開除學籍,幾歷掙扎,決定再戰中學文憑試(DSE),上月考進首志願,升讀另一大學。迎來重生,但人生步伐已比同齡人慢了兩年,他仍對當時大學決定感到失望,「我坐完監,已受應有懲罰,是否應給予機會更生人士?想讀書及學番好,為何不給我們機會?這是雙重懲罰」,希望社會能接納他們。

明報記者 陳柔雅

上街因感不公義 藏械襲警判更生

反修例運動有4010名學生被捕,29%已被控,阿M是其中一人。時針回撥至2019年,阿M說那時不滿政府漠視百萬人和平遊行聲音及有警察涉濫暴,有感社會不公義,8月初開始上街,直至一次示威被拘控。他獲准保釋候審,其間應考文憑試並考入大學,上課數個月後被法庭判處罪成,入更生中心。

善導會幫助 獲學者邀請工作

每日步操、上課、吃飯、運動、磨鞋,阿M形容首階段在更生中心的生活儼如「軍營」,當時七成在囚者是反修例案年輕人,互相照應;第二階段入住中途宿舍,只能「點對點」上班或上學,不可自由外出,回到宿舍也會被搜身。那時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在善導會邀請下,讓阿M到中心工作,負責謄寫訪問錄音及協助研究。

指紀律聆訊草草了事 「損校譽」被踢

阿M事後應大學要求出席紀律聆訊,他說校方問了數條問題便了事,沒了解他服刑後有何成長。後來父母陪他回校,拆信一刻,三人無不震驚,校方以影響校譽為由開除他的學籍。由被捕、定罪到被「踢出校」,一次比一次愕然,他說懲教人員也對大學決定感到驚訝。同一間大學另一同期服刑的學生結果亦一樣。

葉兆輝曾去信該大學說明阿M為人及工作表現良好,但校方沒改變決定。警務處長蕭澤頤得悉事件後曾探望並鼓勵阿M,並私下提供協助。

阿M父母建議他到外國升學,但阿M考慮到仍有一年懲教署監管期,反覆思量一個多月後決定重考文憑試英文科,欲以兩年合計成績再報讀大學。過去一年,他一邊補習一邊在中心工作,直至上月監管期完結,放榜也傳來好消息,如願考獲首志願,升讀另一大學。

對港不抱希望 矢志「讀好書」

在別人眼中兩年光陰白費,但阿M有感學會了許多,對當時行為感後悔,也變得更成熟,在工作中認識社會需求及發現對資訊科技感興趣。不過,他不諱言對香港未來沒希望,認為民主倒退、教育及經濟發展轉差,長遠不打算留港發展,未來目標清晰,「就是讀好書」,畢業後或赴外地進修。他不覺政府有意或能夠修補撕裂,許多親友已移民,「若修補到的話,大家就不會走」。

感反修例被告遭遺忘

「改過為何不可接納?」

阿M說自己與朋友現時不敢多談政治,也很少重提反修例運動,「大家都是食飯睇戲打機」,嘆現時難發聲,「出聲不單止無作用,還可能要承擔法律風險」。社會回復平靜,但運動留下後遺,涉案年輕人陸續面對審訊及法律後果,「大家生活回復所謂正軌,不會太講這些,感覺(反修例被告)是被遺忘的一班人」,他希望社會記得及接納他們,「不止是社運案,任何人犯任何事,出來後無再犯事或做正行,不應再有標籤」。

阿M不怕別人知道案底,會誠實告知,「別人怎看控制不到,我做好自己CV(履歷),證明改過自新,看有無辦法令人改觀」。他見過犯重罪者獄中進修後仍能重投社會,但有反修例案年輕人想當車房技工也被拒,「我不明白為何因為政治案件就不可以接納我們?大家都犯了罪,大家都改過,為何不可接納我們?」

(反修例風暴)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更多要聞
酷熱下排數句鐘 千人長龍弔唁英女王 落淚市民:有幸見證治下黃金時代
【明報專訊】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離世,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本周繼續設弔唁冊供公眾悼念。昨日紅假,酷熱下前往悼念的市民大排長龍,人龍一度跨越香港公... 詳情
殘障公僕人數及佔比 回歸後新低 有聽障者獲聘 等逾年方入職
【明報專訊】根據政府數字,2020/21年度政府共聘請2715名殘疾公務員,佔整體公務員1.53%,人數和比例均連跌7年。殘疾人加入政府困難... 詳情
【明報專訊】殘疾公務員人數和比例連跌7年至回歸以來新低,多個殘疾團體均批評情况不理想。社福界立法會議員狄志遠和失明人協進會會長黃俊恒均促請政... 詳情
李少光出殯 政商界送別
【明報專訊】保安局前局長李少光上月中離世,昨日在紅磡世界殯儀館舉行告別禮和出殯,多名政商界人士出席。根據喪禮場刊,扶靈者包括中聯辦警務聯絡部... 詳情
抵港者首3日1.2%陽 專家:風險極低 孔繁毅倡無新變種可「0+7」 陳凱欣:足令疫升未應放寬
【明報專訊】「3+4」檢疫及醫學監察安排自上月12日起實行滿一個月,本報統計衛生署及入境處數據發現,輸入個案數目在新安排下無大幅增加,抵港者...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