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偉銓:後備電纜同放纜橋不理想 工程師:要考慮土地、成本效益
【明報專訊】元朗電纜橋前晚起火導致大規模停電,中電稱電纜橋有3組13.2萬伏高壓電纜。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銓認為,將主要及後備共3組電纜放在同一電纜橋不理想,發生火警後沒後備電纜可補上,未來在風險管理上需改善。有工程師稱,分散風險當然較理想,但亦要考慮土地及成本效益;而近日天氣炎熱,前晚電纜橋事故有可能與地區用電超負荷致電纜過熱有關。
涉保安 兩電拒披同類纜橋位置
中電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昨凌晨表示,除了涉事電纜橋,中電另有3條同類電纜橋;她以保安理由,未有透露位置。本報向港燈查詢是否有同類設施,港燈亦以安全理由,表示不宜透露具體位置。
謝偉銓認為大停電主因是3個地區主要電纜設於同一纜橋,而區內人口不斷增加,電力需求超出原有基建容量,因此興建電纜橋增加容量,但3組電纜放在同一條纜橋,增加風險。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認為電纜橋已不合時宜,應檢討做法。
陳紹雄料查後備電纜為何失靈
本身是中電高級顧問的立法會議員陳紹雄稱,有關電纜雖為30年前的設計,但不會很老化,中電針對各種設備都有定期管理,有需要會立即更換,而中電系統也設有故障預測,若電纜因電力需求太大而超負荷,正常的系統會預早發警號,強調確實情G需經調查逐一拆解。他說,在三四十年的工作經驗中,電纜橋火警很罕見,事件起因不應太早下結論。他說,以13.2萬伏的電纜設計,已考慮到被「無謂人」破壞、電纜本身故障而造成破壞等情G,而電纜橋本身有消防及保護系統,亦有後備電纜,相信事故調查方向包括為何後備電纜未能供電。
對於供電電纜與後備電纜放在同一纜橋,工程師學會電機分部代表勞偉籌稱分散風險當然較理想,但本港土地有限,「申請鋪電纜或喉管唔易獲批」。他說元朗電纜橋橫跨元朗明渠,電纜可在地底經過,但成本會大增,而中電部分電纜橋亦是橫跨河道,較符成本效益。
工程師料事涉傍晚用電高峰
勞分析,由於中電未有披露事故原因,只能估計在一般情G下電纜起火的原因,包括天氣炎熱令用電急增,導致電纜過載過熱起火;其他原因包括電壓不穩、接觸點有濕氣等,都有可能導致火警。他說近日天氣炎熱,電纜橋於傍晚起火,正值夏季用電高峰時間,不少寫字樓仍在運作,亦有不少市民剛回家開冷氣,令電流量急升。他強調確實原因有待調查。
勞說,中電正發展智能電網,在供電網絡之間安裝感應器,加強監察供電情G,可預先發現問題,有助提升供電安全。他認為經過今次事件,中電應檢討如何加強監察電網。
(大停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