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拆解:疫情與青少年健康
【明報專訊】◆資料 A
.體能活動(表)
◆數據解讀
圖表顯示小學生及中學生在新冠疫情前後日常體能活動量的改變。從數據得知,大多數小學生及中學生均在疫情後減少了體能活動,小學生佔58.1%,中學生則佔56.8%,可見小學生減少運動的情G較中學生更嚴重。
●模擬試題及答題指引
◆(1) 解釋導致資料A所示數據特徵的兩個原因。(4分)
資料A顯示,超過半數的受訪小學生及中學生均在疫情後減少了日常體能活動量。以下解釋其中兩個原因。
第一,正規課程中學校的恆常體能活動驟減,降低了學生運動的機會。最明顯是在網課期間,學校沒有合適的場地與器材上體育堂,教師只能有限度地讓學生在家運動,或是觀看與體育相關的影片,使學生活動強度大減。除體育課,在疫情期間晨操、校隊訓練、運動會等也被迫取消;學生原可在小息時間打球或玩耍,網課期間他們卻只能逗留家中。因此,學生在正規課程中能活動的機會驟降,導致體能活動量下跌。
第二,各種社交距離措施限制了學生於課餘時間運動的意欲。由於疫情反覆,康文署不時關閉球場、運動場或游泳池,以防止病毒傳播;很多屋h的遊樂設施也隨之封閉,學生可以做體能活動的場所減少。而且,在公眾地方運動時須佩戴口罩,學生或感覺侷促,較不願意運動,故導致日常體能活動量下降。
◆(2) 「新冠疫情無助於青少年的健康發展。」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解釋你的答案。(8分)
很大程度上同意:
生理健康方面,新冠疫情不但增加青少年感染病毒的風險,更令他們減少運動,無助他們的健康發展。疫情期間,在社區傳播的病毒量較正常時期高,免疫力較弱的青少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出現喉嚨痛、流鼻水、發燒等症狀,危害生理健康。運動本來有助青少年加強抵抗力,但如資料所述,疫情開始後學生的活動量減少,令他們的免疫能力下降,甚至引致癡肥等生活模式病。故此,新冠疫情無助於青少年生理健康方面的發展。
從心理健康方面而言,因學校暫停面授課堂,青少年因而減少了與同齡人接觸,失去情感上的支援,無助他們的健康發展。青少年視朋友為重要的人,但疫情下需長期網課,他們無法如以往般與同學親身交流,跟朋友傾訴、交流的機會減少,需獨自承受學業、情感、家庭等壓力,增加了他們的精神負擔。所以,新冠疫情無助於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發展。
很小程度上同意:
生理健康方面,為免病毒傳播,青少年更常在家中用膳,較易達至均衡飲食,有助健康發展。青少年正處於發育時期,健康飲食對他們的成長發展尤其重要。可是,學生不論在校還是放學後,常能購買到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或零食,很易養成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相對之下,疫情下父母在家工作、子女在家上網課,父母較多時間監管子女用膳;加上烹調時能控制所用食材和調味料,青少年或比以往更常吃到有營養的食物,達至均衡健康飲食。因此,新冠疫情有助於青少年生理健康方面的發展。
心理健康方面,網課期間青少年一般面對較少的功課或考試壓力,而且暑假提前到3、4月,學業負擔減輕,有助健康發展。疫情下公開試、課程有變,很多學校因此調整授課進度和測考時間,如語文科目取消了口試、通識科減少了專題報告,將能減低青少年的學業壓力。另外,政府宣布提前放暑假,也能令學生暫時抽離繃緊的學習進度,有助紓緩緊張情緒。由此可見,新冠疫情有助於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發展。
文:周蘊靜老師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通通識 第7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