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看文史:喪(song1) 葬(zong3)

[2022.04.29] 發表
第五波新冠疫情下殮房爆滿,沙田富山公眾殮房需在附近新增臨時冷凍櫃以放置遺體。(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疫情下死傷枕藉,連殮房也不夠空間,殯儀業說大多遺體於出殯時腐爛得無法穿衣化妝。理應不再迷信的現在,殮葬風光與否已經不再與積福繫連而不應太介懷?但中國人理解的殮葬,本來就有蚑ぞ曭熒N義。

善終

現在喪儀通常壓縮在一兩天,古代從始死到下葬不下十數程序,單是完禮就要數個月,更不用說還要守孝三年,為官者丁憂時還要辭職。如此繁複以至慣於追求盛大,在於講求「善終」:道德上厚生厚死才是君子之道(《荀子.禮論》),推而廣之就是傳統喪葬核心精神「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更現實的自是早在商代甲骨文已能找到大量痕[的祖神崇拜,民間相信厚祭祖先可獲庇祐,以至源於遠古的祭肉、南朝的紙錢、宋的紙紮至今仍是常見祭品,亦反映中國宗教重視實利的傾向。只是到了現代,宗教作用被視為迷信,新儒家便強調慎終追遠的意義以挽救文化傳承。

哭禮

內地商家因應疫情推出代掃墓「代哭」服務,成為熱話——說奇也不算奇,台灣一直有專人扮演「孝女白琴」送殯代哭的傳統,舊時中國農村也有聘請「哭喪女」的習俗。古代喪禮有「卒哭」之禮,原意是怕喪主過度哀傷而設禮節喪(《禮記.樂記》:「衰麻、哭泣,所以節喪紀也」),周代已會由官方派人代哭以免喪主勞疾(《周禮.挈壺氏》)。但從《禮記》的〈曲禮〉、〈檀弓〉所見,卒哭禮節極多,漸成一種對子孫的強制,當風光大葬成為後世喪葬的基本,宋代已出現聘請哭婦以壯聲勢之俗(《麈史.風俗》),早已背離孔子「喪與其易也寧戚」的教誨。

土火

現時殮葬量看的是火化處理量,但火化成為主流實際只是缺乏土地的妥協。傳統以「入土為安」為首選,認為保存好遺體才能安定先人靈魂以獲庇祐,貴族的墓常伴以大量玉製品,也是源於「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抱朴子.對俗》)。火葬則被視為蠻俗(早見於《墨子.節葬》),多集中於樂得擺脫形骸的佛門中人。理想如此,實則貧戶缺錢、都市缺地,宋代起不少百姓只能從簡火葬(《宋史.凶禮四》),以至宋、明、清明令禁止火葬亦禁之不絕。到頭來現在的喪葬難題只是古代的延伸——只不過不止土葬,連火化後的骨灰也沒有安放位置了。

■葉雨舟:書呆子一名,喜歡反思中日韓歷史文化的種種,希望東方社會能重拾對東方文化的認識。

文:葉雨舟

圖:資料圖片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574期]

更多教育
時事中文:二十四節氣 清明雨水多
【明報專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詩句不但描寫古時清明節情景,更寫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清明雨水多。同學可有留意,早前的清明卻是... 詳情
【明報專訊】清明 —— 杜牧《清明》 驚蟄 —— 韋應物《觀田家》 穀雨 —— 王惲《木蘭花慢》 芒種 —— 陸游《時雨》... 詳情
周圍「中」:唔使問阿貴 誰是阿貴?
【明報專訊】你可有聽過「唔使問阿貴」這句廣東俗諺?通常對於顯而易見、明顯不過的事情,就會說:「唔使問阿貴都知啦!」但等等,究竟阿貴是誰? ... 詳情
語文小錦囊
【明報專訊】俚語、俗語都是日常用語,不像書寫的文字般優雅,卻能突顯日常生活的活潑生動。著名散文家朱自清(1898-1948),在散文〈論雅俗... 詳情
【明報專訊】■文:麥曉帆 小仁從前是一個小朋友,過了整整十年,現在已經變成一個「大仁」啦!當了大人之後,很多事情都變得完全不一樣呢!小...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