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支援派員共同備課 檢視國安教材 教局倡用內地例子教公民科
【明報專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今學年起逐步取代通識教育科,學校可向教育局申請「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通識教育科」校本支援服務,教局人員定期到校與教師共同備課並觀課等,為期1年。教育局回覆本報稱,13間中學今年參與。有參與學校表示,局方代表檢視涉國家安全教材時,曾建議採用內地例子代替外國議題,稱有助學生答題。該校公民科主任表示不介意跟從官方指示,認為學界近年DQ教師情况下,「教育局過目後出錯風險減少」。
明報記者 鄧佾文
今年13中學申請支援
教育局針對不同科目設「校本支援服務」,於「公民科∕通識教育科」範疇,按課程要求,發展重點包括提升學生國民身分認同感(見另稿)。
倡引內地水污染取代澳洲山火
引述教局:非一律禁用外國例子
何文田的余振強紀念中學是13間參與學校之一,該校公民科主任李文勁表示,教育局代表每月到訪學校約兩次,包括舉行會議,亦會檢視教材、習作等。他提及,該校自擬教材涉國家安全課題,曾列不同國家例子,包括以「澳洲山火」為生態安全的議題。他稱到校的教育局代表建議學校提供中國例子,「稱可改用內地水污染對河流和海洋生態的影響、荒漠化、沙塵暴等,這些來自地理科國安教育課程的例子」,並解釋「(學生)答題時便可符合要求」,但強調並非一律禁用外國事例。李表示已教的內容沒辦法立刻改,學校來年將在同一部分改回引內地例子。
建議部分長題目改短分拆
該校中四級須接受公民科學期測考,李文勁表示教育局代表檢視過試題,建議部分長題目分拆成兩條短題目。他續稱,以往教通識教育多年的教師或沒意識,新科需較多短題目,遂按建議更改題目長短和分數分佈。
不介意跟指示「出錯風險減少」
公民科教科書迄今未出版,李文勁認為支援服務對學校編製教材幫助最大,「科目推行過程很倉促,是新模式,有人給予意見好點」。對於近年教育局曾取消教師註冊(DQ),他說教師一定有擔心,該校4名公民科教師現時在服務下減少表示疑惑和擔憂;他亦不介意使用官方材料或指示,稱兩者都是跟從課程指引,「最好教育局過目教材後覺得沒問題,出錯風險可減少」。
教育局回覆本報查詢,稱「校本支援服務」因應教育最新發展、學校需要而設計,支援人員與教師和校長之間,會有系統及緊密地互動討論,專業人員與經驗教師亦會交流和協作;希望藉此協助學校發展課程領導,提升團隊專業能力,優化教學實踐,讓學校持續發展。
至於未有參加該服務的學校,教育局表示,會按既定機制和實際情况,適當安排一定數目學校重點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