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基金:港深生物科技發展乏協調 倡河套區劃為合作先導區 兩地減稅知識轉移加強協作
【明報專訊】港深兩地政府正發展位於落馬州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首批樓宇最快2024年建成。團結香港基金與內地兩所智庫昨發表研究報告,建議將河套劃為港深生物科技合作先導區和示範區,兩地重點在藥物及疫苗、基因檢測及診療、高端醫療器械及人工智能4方面合作發展,但報告認為港深兩地政府現時協調不足,香港政府至今未發布生物科技發展藍圖,建議在知識轉移、科研轉化、稅務減免等方面加強協作。
深已設委會 港無長遠科學發展專門機構
團結香港基金、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和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昨發表有關港深生物科技合作研究報告,稱港深兩地目前仍未形成世界級生物科技產業群,而河套區生物科技發展須兩地政府共同規劃,深圳已設立科技創新委員會統籌規劃及管理資金,但港府缺乏為長遠科學發展提供意見的專門機構,建議參考美國、新加坡等成立科學和發展辦公室,制定生物科技產業發展藍圖。
港企北上受限負面清單 倡放寬
報告稱,港深兩地體制仍存差異,香港沒限制內地企業進入市場,但香港企業進入內地則受負面清單規限。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提到,由於基因診斷技術在負面清單內,他所研發的無創性產前診斷未能直入內地市場;又說兩地無雙向專利註冊,不能率先在內地提供該技術。報告建議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放寬負面清單中幹細胞、基因診斷與治療的外資准入限制,允許由中國籍香港永久居民擔任法人或主要股東、在河套區註冊的香港生物科技企業直接進入內地市場;另建議中央認可香港知識產權署審批的原授標準專利,在大灣區試行。
至於藥物註冊上市,報告提到,香港衛生署現時審批認可新藥註冊地不包括內地,建議署方考慮將內地加入名單,認可由國家藥監局批准的藥品,以鼓勵內地醫藥企業來港做科研活動。
建議河套區引入「港式管理」
報告又建議,在河套區引入「港式管理」模式,參考港大深圳醫院的例子,為深圳以至整個大灣區引入相關經驗,深圳亦應加快認可香港醫療人才、生物科技科研人才的執業資格,以便香港醫生及科研人員參與深圳的生物醫藥科研和臨H試驗項目。
財政司長陳茂波昨於研討會致辭稱,「一區兩園」工作進展良好,兩地政府很快推出合作區的聯合政策,並會吸引人才和企業落戶園區。陳茂波又說,園區首批8座樓宇料於2024至2027年分階段落成。創新及科技局表示,兩地政府亦正共同推動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當中一項重點工作是推出聯合政策,提供科研資源、資金及人流等方面的便利及支援措施,期望盡早落實細節。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