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博義被指「反華政客」 戴啟思:中聯辦未理解大狀職責
【明報專訊】大律師公會前主席戴啟思(Philip Dykes)發現《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外籍大狀常遭建制陣營批評為「外國勢力」,形同種族歧視。對於中聯辦質疑大律師公會主席夏博義是「反華政客」,戴啟思表示,「中聯辦可能無閱讀大律師《行為守則》(Bar Code)」,未能理解大律師的職責。
戴啟思是不少國安法被告的辯護律師,包括曾代表唐英傑申請保釋,以及覆核審訊不設陪審團的決定,結果都被法庭拒絕。他注意到國安法實施後,除了列明的4宗罪之外,其他罪名都可能被視為國安案件,做法極不尋常。例如網台主持「傑斯」尹耀昇面對的煽動罪最高判囚兩年,控方卻指涉國安性質要將他還押,「刑罰不算最重,竟用上嚴厲的國安法」。
洋大狀屢受抨擊 戴:歧視之嫌
戴啟思稱接下國安案件時不太擔心,因為大律師有「不可拒聘」(cab-rank rule)的專業守則,原則上不可以出於畏懼而拒接案件。惟他發現,白皮膚藍眼睛的外籍大狀常被官媒或建制派攻擊,或被冠上「反中亂港」和「勾結外國勢力」的指摘。他認為針對國籍的批評純屬「廢話」(nonsense),亦有違反《種族歧視條例》之嫌。
指林鄭對公會執法言論似是威嚇
中聯辦曾批評大律師公會主席夏博義散佈歪曲言論,是「反華政客」。戴啟思稱,中聯辦可能無閱讀大律師《行為守則》,所以不明白大律師有責任為客人辯護,亦不了解公會要為法治發聲。至於特首林鄭月娥曾表示如果公會違法,政府須採取行動,戴啟思認為這番話是空談,更似是「威嚇」公會不再發表意見。
回顧這一年,反修例運動的戰場由街頭變成法庭,抗爭者的罪名由暴動變為國安法。戴啟思有感社會逐漸回復平靜,「你得到安寧了,但當城市變成墳墓一樣,你未必想要這種安寧」(you get tranquility but you don't necessarily want tranquility, when the city is a graveyard)。《蘋果日報》停刊前,他不時閱讀該報英文版,「我不太喜歡它的語調和風格,但我討厭看到它關閉」。他相信港人面對司法和政治制度的巨變,會感到悲傷和憤怒,示威衝突可能捲土重來。
(港區國安法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