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答題指引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選舉制度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現代中國
.顧問教師:尚天老師
◆學習目標
知識
•認識選舉權與被選舉權
•認識議會在政府施政的角色
•分析及比較議會監督政府施政與政府行政效率的優次
技能
•掌握從資料中歸納現象的能力
•學習綜合資料及說明理據
態度及價值觀
•勇於承擔,做負責任的公民
•關心社會,樂於提出看法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A,歸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總辭後立法會的轉變。
參考論點
資料A反映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總辭後,議會內的提問數目減少,立法會的行政效率有所提升,但監督政府施政的功能可能減弱。
資料A指出民主派議員總辭前的過去4個行政年度,議會內的議員提出書面問題數約為6000至7000條,而民主派議員包攬發問次數最多的前五位。而在民主派議員總辭後,議會內議員數減少約三分之一,由議員提出的財政預算案書面問題數減少至3249條問題,較過往一年的平均數減少逾半。另外,從資料A中可見,民主派議員總辭後財委會和轄下工務小組的批款由審議至通過項目平均所需時間,分別減少約34%和41.6%,非建制派議員鄭松泰表示,審議進度快了,但在審議過程中卻少了質疑或深入提問。資料反映民主派議員總辭後議案與撥款的審議進度加快,提升議會的行政效率,然而立法會議員對政策及撥款的提問具監督政府施政的功能,相關功能也可能減弱。
◆(2) 根據資料B,指出及說明議會傾向行政效率可能引發的一項關注。
參考論點
資料B反映議會傾向行政效率,可能引起政府政策質素受影響的關注。
資料B中,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指出,中央政府重視實際行政效率,令議會實施行政主導。然而蔡子強認為如議會只單單傾向行政效率或權力制衡,均對施政有害無益。如偏重行政效率,雖然有助縮短政府提出政策到實施政策的時間,但議會內或缺乏反對聲音,當出現錯誤的決策或政策時難以阻止或改善。資料B指出議會偏重行政效率或使議會失去權力制衡,令人關注可能增加出現錯誤決策和政策的風險。
■延伸回應題
◆(3) 「修訂選舉制度有助提升政府管治效能。」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指出及解釋一項同意及一項反對的觀點。
參考論點
同意論點:
→ 提升行政效率
就我所知,修訂選舉制度後,特首林鄭月娥表示不是民主倒退或「踢走民主派」,是為了更好聚焦經濟,改善民生。資料B中指出過去行政與立法互不咬弦,議會內具拉布、衝突等情G,這可能延誤政府政策推行。修訂選舉制度可實現行政主導,提升行政效率。資料C中亦反映,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曾國擎棜蚼q後的選舉制度可讓行政、立法機關相互制衡,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廖長江認為建制派議員有6個板塊,意見多元,即使議會形成支持特首的多數力量,亦不會失去多元意見,無損議會監察政府的功能。資料反映修訂選舉制度,有助提高行政效率,同時不失議會監督的功能及多元,有助提升政府管治效能。
反對論點:
→ 或使政策偏離民情
就我所知,修訂選舉制度後,學者及泛民主派均提出將來立法會上泛民主派的議席會減少。修訂選舉制度可能使議會的監察能力及多元下降,未必能提升政府的管治效能。從資料A中可見,當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總辭後,議會內的書面提問數字較過往一年的平均數減少逾半,非建制派議員鄭松泰也指出議會審議過程中少了質疑或深入提問。這反映若議會傾向行政效率主導,或令議案的審議缺乏深度,議會監督政府施政能力下降。
此外,資料C中,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指出,過往特區政府因不希望影響建制派選情而修正政策,質疑如選舉缺乏競爭,政府或缺乏動力改善施政,政策可能跟民情和主流民意距離愈來愈遠。從資料中可見,修訂選舉制度後,或使議會對政策的討論不夠深入及全面,損害政府的管治效能。
■學習及答題指引,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210506BZ.doc
[通通識 第7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