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關鍵詞:預言 真有這回事?
【明報專訊】新年伊始,回顧過去一年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事情?2020年可謂多災多難,國際政局大混戰,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全球,這些景G有否讓你聯想世界末日?事實上,即使生活安穩,人類仍會想像和推測未來,甚至預想世界終結的情景。2019年,印度14歲神童Abhigya Anand聲稱曾預言全球爆發疫情;2020年,他又預言災難會繼續出現。究竟預言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人會相信預言?
//2012世界末日/
2012年末日預言滿天飛,當時有謠言宣稱美洲瑪雅曆法在2012年12月21日終止,暗示這是人類文明最後一天。該說法稱,依照瑪雅曆法,地球由始至終分為5個太陽紀,分別代表5次浩劫,其中4個浩劫已過去。當第5個太陽紀來臨,災難四起,地球會徹底珝嚏A按照瑪雅曆法是3113年,換算為西曆便是2012年12月22日。末日預言特別受到注視,是因為瑪雅曆法計算非常準確,他們早已知道地球公轉時間,繪製的航海圖亦十分精確。不過,美國考古學家其後於危地馬拉發現公元9世紀的古馬雅曆,演算日期涵蓋範圍達6700年,遠超所謂的世界末日周期,否定了2012世界末日的迷信言論;亦有專家認為,瑪雅人所說的終結日並不意味劫難,而是曆法周期完結、新的周期開始。
//基督宗教的預言/
宗教典籍也有記載預言,其中為人熟悉的是《聖經》的末日預言。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龔惠嫻博士指出,《聖經》的預言大致有兩種,一種是預示世界末日異象及善惡審判,另一種是預言將有救世主(Messiah)降臨。〈啟示錄〉載述對未來的預警,如7個天使吹響號角、接二連三的大災難,並描述最後審判,耶穌的再來。
//中國預言書/
推背圖
中國古代亦有預言書《推背圖》,但與末日無關。整本書共有60節,每節是一個預言,上有七言詩一首、附圖一幅,推測國家大事和朝代更替。這本書由唐代李淳風、袁天罡合著,前者精通天文地理,後者擅看掌相,當中為人熟知的是第三象,預言數十年後武則天將執掌國家大權。但學者多認為此書在後世流傳中不斷被竄改,穿鑿附會已知歷史,原貌已不可知。
通勝
《通勝》的〈地母經〉和春牛圖內容較《推背圖》通俗,內容有關民生狀G、農業收成。春牛圖中牧童牽牛,以牧童的衣飾、年齡及兩旁七言詩句,預測該年天氣及收成。下面的〈地母經〉則是六十甲子的循環排列,一詩一卜。庚子年(2020年)〈地母經〉中的「人民留一半」曾引起熱議,有人認為這預示港人移民潮,甚至是預示新冠病毒疫情的死亡人數。
//象徵性語言 易穿鑿附會/
龔惠嫻觀察到中國預言大多以詩歌寫成,並常用象徵語言,因此詮釋空間很大。例如〈地母經〉的「人民留一半」,既能誇飾解作市民因新冠病毒疫情逝世,也可解作移民。《聖經》記載預言的體裁多為散文,但也用了許多象徵語言。龔惠嫻指出,〈ㄔ傺〉寫道末日出現異象, 「有一條大紅龍,七頭十角,七頭上戴茪C個冠冕」,但異獸也可理解為武器,或者具侵略性的國家等。
//為何相信末日預言?/
龔惠嫻表示,人們相信時間是線性,會邁向終局——世界末日。不過,她以瑪雅文明為例,遠古文化相信時間是循環的,沒有終結。因此早年有人認為,瑪雅曆法在2012年12月21日終結,並不符瑪雅文明的時間觀。
龔惠嫻認為,末日想像早就植根於人類文化中。約在公元前6世紀創建於波斯的瑣羅亞斯德教(俗稱「拜火教」),相信世界會迎來「善」與「惡」的大戰,最後「善」一方會勝出,與基督教中的預言類同——人死後會有善惡最終審判,表現末日想像的特徵。
龔惠嫻相信,末日預言反映人對未來的恐懼。人會思考人生意義,從而決定生活方式,即使宗教也無法提供確切答案,因此末日預言就像生活指標,規範了人生前要行善。她認為,在西方文化中,末日是根深柢固的概念。中國人對時間的概念則與瑪雅人相似,相信時間是環狀,如《三國演義》提到的「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對統治者來說,王朝興衰更替是必然的,因此《推背圖》反映了中國人對於未知的矛盾,既想提早窺探扭轉王朝命運,也知道不能抵抗歷史和命運。
預言逃一劫:千年蟲危機
「千年蟲」危機在1990年代末盛極一時。千禧年前,電腦主機計算時間會直接用結尾的兩位數來表示年份。至2000年,電腦內的時間就會變成「00」,並被自動判定為1900年。這樣或會導致信用卡、自動提款機等失靈,飛機、火車會停止運作,造成重大損失。香港政府曾經推出電視廣告,以形象化的昆蟲入侵電腦表達其嚴重。更有人利用當時公眾對科技一知半解行騙,將千年蟲曲解為對人體有害的昆蟲,推銷「杜蟲藥」。事件最終得到關注和重視,各界及早更新電腦,最終調整了相關漏洞。
預言與文學
不少文學作品以未來幻想為題材,其中一種稱為「惡托邦」(Dystopia)小說,題材大多設定在未來的故事,充斥壓迫與控制。
雷布萊伯利(Ray Bradbury)1953年出版的《華氏451度》,描述禁止閱讀和擁有書籍的未來社會,消防員的工作不是滅火而是焚書,象徵當年美國人所恐懼的種種,如言論和出版自由、審查制度的威脅。
陳冠中2009年出版小說《盛世——中國2013年》,以2013年的中國為背景。主角老陳與友人均沉浸幸福中,但又隱隱察覺當下的繁榮安定藏荅絞K——人民的記憶消失了一個月,這段記憶正與政府控制社會的手段有關。
惡托邦小說描寫遙不可及的世界,但這些「預言」也是建基於現實的想像,期望讀者能從未來想像中反思社會現狀。
文:陳燕婷
插圖:張欲琪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語文同樂 第4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