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認「肢解」中國研究服務中心 中大:館藏將數碼化 圖書館管理
【明報專訊】成立逾50年,收藏大饑荒、文革等大量中國近代國情資料的中大中國研究服務中心(下稱中心)面臨「重組」,藏品將交由大學圖書館管理,事件引起學術界爭議。中心聯席主任、中大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志裕否認「肢解」中心。中大常務副校長陳金樑進一步稱,將再逐一檢討校內有關中國研究的機構,冀有效運用資源。不過,中心首任主任早前稱對「重組」感到傷心,認為中心面臨「可悲的消亡命運」。
副校:逐一檢討有關中國研究機構
中心創於1963年,其館藏供全球學者免費查閱,及舉辦研討會等活動。中心聯席主任趙志裕稱,部分收藏的舊報紙開始霉爛、紙上油墨變模糊,前主任已提出將館藏數碼化,惟以中心的人力及財力,無法支持館藏數碼化及後續管理工作。他又說,中心現隸屬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人員需由後者聘任,行政程序「論盡」。
重組預計需時至少18個月,完成後館藏將數碼化,並在網上開放閱覽。趙志裕引述日後負責中心學術活動的中國文化研究所稱,中心的交流活動可繼續舉行。他說明白在現時政治環境,重組計劃會遭過分解讀,但重申校方從學術發展角度考慮,冀便利海外學者,否認重組是「肢解」中心。他又說,從不政治審查訪問中心的人,亦不相信日後圖書館有能力審核閱覽藏品者的背景。
中大常務副校長陳金樑承認,未來只有在圖書館的藏品會掛上中心「牌頭」,再無職員及活動隸屬中心,又稱「我未來到中大前我未聽過USC(中心英文縮寫),我只聽過中大」,反問一間學校需要多少個「牌頭」。中大現設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古籍研究中心等多個中國研究機構。陳金樑說校方將逐一檢討,冀有效運用資源,讓不同機構發揮協同效應。
首任主任早前表憂慮
中心首任主任、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Jerome Cohen)早前向BBC中文稱,中心不僅為研究中心,亦是內地獨立學者與香港本地人和外國學者見面交流的地方,認為中心併入大學圖書館後,無法再擔起此角色。他又預計日後接觸到中心藏品的機會將受限制,不受歡迎的學者會被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