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卡位」十四五規劃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下周召開,將為「十四五」規劃啟幕。未來5年是香港再出發的關鍵期,五中全會是否釋放、如何表述涉港資訊,受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從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起,中國除個別年份外每5年都會推出一份發展規劃。公開資料顯示,1990年代初,「五年計劃」即開始涉及港澳議題。1991年「八五」計劃綱要指出,香港基本法和正在起草的澳門基本法,將從根本上保證國家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後這兩個地區的穩定和繁榮。自「十五」(2001至2005年)計劃開始,港澳首次被納入國家5年發展綱要,堅持「一國兩制」方針、嚴格按照特區基本法辦事、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成為涉港核心表述。
中央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支持港澳提升經濟競爭力」和「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兩個涉港要點,包括10項具體要求。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認為,「十三五」時期,中央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主要抓手(着力點)落實了多項惠港政策措施,預計「十四五」規劃綱要涉港部分仍將以推進大灣區建設、促進內地與港澳融合發展、豐富「一國兩制」發展新實踐等為核心議題。「十四五」時期既是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時期,也是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開局階段,能否抓住這個歷史機遇對香港而言至關重要。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指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是要讓香港「內地化」、「邊緣化」,而是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讓香港更好地保持特色、更好地發揮比較優勢,在此基礎上與內地實現優勢互補、相互促進。
內地資深港澳研究專家對此表示,「特色」即是優勢,香港仍是中國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在暢通國內國際雙迴圈方面具有先發優勢和豐富經驗,加之中央始終強調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堅定不移、全面準確,這就決定了香港還將在中國與世界的交往交流中繼續發揮獨特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從中央到地方在編制各級「十四五」規劃的過程中,均體現了「開門問策」的思路,香港各界代表的意見建議普遍受到高度重視。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香港須爭取在國家推進大灣區建設、豐富「一國兩制」發展新實踐的過程中實現自身價值,「卡位」、「十四五」規劃歷史機遇,亦是另一次「蘇州過後無艇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