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拆題.卷一答題策略:紙短情長——藉情感的變化梳理文章結構

[2020.10.13] 發表
圖a
圖b
(圖:明報圖片)

【明報專訊】上期提到「時間」乃抓緊文章敘事線索的關鍵,然而,若文章沒有明確表明時序,或所記之事在短時間內發生,又該如何是好?那麼,大可留意文章的情感變化。尤其是使用第一人稱的文章,敘事者以「我」的身分自稱,以當事人的角度直接交代事件,敘述所見、所聞、所感。根據事件發展,「我」的情感亦會有所轉變,文中或會使用嘆詞和富感情色彩的詞語,又或採用直接抒情或呼告等方式表露「我」的喜、怒、哀、樂。因此,在閱覽文章時,可先把篇中感情色彩濃厚的語句圈出,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以此為基礎梳理文章結構。

■試答

原文在此:林文月〈蒼蠅與我〉

bit.ly/2EFD5bN

(1)本篇共有26個段落,按結構可分成5個部分,試指出各部分由哪些段落組成。(3分)然後概述第二、三、四部分的大意,並把答案寫在表內(圖a)。(9分)

(2)本篇第8段在結構上起了什麼作用?試加以說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圖b)

(2)‧第8段在結構上起了轉折的作用,可見作者情感的變化。(1分)

‧上文寫作者享受獨自一人讀書寫作,更明言真心喜愛這種與世隔離的感覺。(1分)

‧但第8段寫作者在鏡中瞥見自己的身影,卻想像那是一個伴侶,可見作者心裏有一種孤寂之感,期盼有人相伴。(1分)

■解說

在〈蒼蠅與我〉一文,作者林文月運用了不少帶感情色彩的詞語,直接表達她當下的心情和對事物的態度。

【第一部分】第一個部分作者直言「家人都討厭牠」(第1段),家人及作者對蒼蠅的厭惡之情表露無遺。

【第二部分】至第二部分,對於一個人在偌大的房子,作者本感到「清靜閒適」(第6段),更揚言「我不怕寂寞,更不怕孤獨」(第6段),因她可以「享受著一書房的孤寂,從容而悠閒地工作」(第7段),更說「我真心喜愛這種突然與世隔離的感覺」(第7段)。

【第三部分】然而,在第8段,作者的情感有明顯的改變,她在穿衣鏡中看見自己的身影,「竟有一種奇異的感覺」。及後作者回憶與家人談笑飲食的情景,再對比如今一人獨據圓桌,更感到「夢幻」、「不可思議」(第10段),隱隱流露她的孤寂之感。由此可見,作者的情感正由「喜」逐漸轉為「悲」,第8段正是文章的「轉捩點」,展開了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而第四部分則由蒼蠅的再次出現揭開序幕。透過對蒼蠅的仔細觀察,「好奇心取代了憎惡」(第15段),更因自己曾有打死牠的念頭而「羞愧起來」(第20段)。最後,作者更以蒼蠅為伴,認為在「偌大的房子裏,只有蒼蠅與我」(第24段)。在這部分,作者不再討厭蒼蠅,與第一部分流露的情感截然不同,對比鮮明。

【第五部分】到第五部分,蒼蠅死了,作者失去唯一的伴侶,「遂有一種如今只有我自己明白的孤寂之感襲上心頭」(第26段)。

■總結

綜合全文,作者主要記述一天晚上與蒼蠅共處的事件,時間不長,地點不變,人物不多,亦無驚心動魄、曲折離奇的情節,表面「風平浪靜」;然作者內心卻是「波瀾起伏」,對蒼蠅由厭惡至好奇,對於獨處由享受至寂寥。故若能掌握作者情感之轉變,就可準確地劃分結構。

文:黃慧琦

(現職中學教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深信文字的力量。)

[星笈中文 第005期]

更多教育
卷三綜合:分辨拓展線索
【明報專訊】一般而言,同學只有30分鐘完成「整合拓展」。然而,2018年綜合卷的閱讀材料較2019年多,抄錄資料耗費更多時間,導致容易側重「... 詳情
備戰文憑:手法類題型剖析(一)修辭手法
【明報專訊】中文科卷一不論甲或乙部,每年均會出現不同有關手法分析類題目,包括︰修辭手法、結構作用、寫作手法等。今起一連三期剖析,先從修辭手法...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0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