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文憑:手法類題型剖析(一)修辭手法
【明報專訊】中文科卷一不論甲或乙部,每年均會出現不同有關手法分析類題目,包括︰修辭手法、結構作用、寫作手法等。今起一連三期剖析,先從修辭手法應用和答題方式說起。這類題型主要考核學生能否準確判斷各種修辭手法,同時考核學生能否將修辭手法結合文本內容,分析該手法對文章所產生的作用。
■常見修辭手法簡表
(圖)
■作答思維及方向
第一步【A】︰
準確辨識修辭手法
第二步【B】︰
分析該手法的特色、作用和好處
第三步【C】︰
將第二步結合文本相關內容分析,並指出該手法如何有助表達文章當中的情意或哲理
考生宜多加留意,所謂修辭手法只是外在表達形式,它們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表達文章的深層內涵。這些內涵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態度、人生哲理,又或是表現人物的性格形象等。
■題目舉隅
試指出下列引文中所運用的其中一種修辭手法。(1分)這種修辭手法如何加強說理效果?(2分)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魚我所欲也》
■參考答案
修辭手法︰排比【A】
說理效果︰
作者將一連串結構相近的句子排列一起【B】,敘述當今之人因為華美的宮室、妻妾的侍奉和所認識的貧困者受到其恩惠而感激,而不分辨是否合乎道義【C】,說明當時人心敗壞的情况【C】。此外,亦可加強語氣【B】,強調人們不應失去本心,引人深思【C】。
文:薛天培
(廖寶珊紀念書院中文科教師)
[星笈中文 第0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