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前臨立會 馮檢基認加入難阻惡法通過
【明報專訊】九七回歸前,立法局議員過渡問題引起爭議,中方其後單方面成立臨時立法會(臨立會),遭大部分民主派杯葛,只有馮檢基等4名時任民協成員加入。臨立會1997年1月起運作,不足兩年內通過63項法案,包括修訂《公安條例》,規定回歸後的遊行須取得警方的不反對通知書。馮檢基承認,當年加入臨立會難阻「惡法」通過。
大部分泛民杯葛 僅4民協成員加入
中央在1996年成立香港特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政協委員等佔委員數目的兩成半。其後,委員會選出60人擔任臨立會議員,臨立會由1997年1月運作至1998年4月,由於香港在7月才回歸,故臨立會前期和立法局「鬧雙胞」,回歸前在深圳開會。
前臨立會議員馮檢基表示,當時根據民調結果加入臨立會,稱其時民主派也沒有「齊上齊落」的概念。他稱當年擔當「監察的角色」,如臨立會處理超出權限的議案,「我們喝住它,讓全香港都聽到」,但承認4票確是無法阻止法案通過。至於民主派如今再次面對「臨立會」,他形容是一場「位置之戰」,稱要爭取每一個具影響力的位置,但認為加入與否要視乎對下次選情是否有利。
前立法局議員李卓人當年跟隨民主派決定,拒絕加入臨立會,因臨立會在回歸前運作,認為屬非法組織,故商討後決定杯葛,「抗議這個怪胎的誕生」。他於立法局提出的《集體談判權條例》遭臨立會廢除,生效不足3周,是香港史上壽命最短的法例。
臨立會或再現 李卓人憂選舉例遭改
至於未來一年或出現的臨立會,李卓人憂慮選舉法例會遭更改,如容許港人在內地投票、功能組別的個人票變成團體票等,稱根本無法監督內地票站,破壞性或比當年臨立會大。目前民主派就延任一事陷兩難,他認為整個陣營要共同進退,可待人大常委會公布方案後才下決定,達到「後發先至」。
香港民研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認為,現屆議員延任與否,取決於人大常委會的最終定案,但即使北京採取寬鬆的入閘條件,料部分民主派也不會加入,「因為有馮檢基他們的前車之鑑,當年說『又傾又砌』,進去後全部當了政治花瓶,我印象中真的沒有產生任何作用」。
(立會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