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國家選舉委員會周日(27日)晚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左翼反對派總統候選人費爾南德斯在總統大選中第一輪直接勝出,毋須舉行第二輪投票。費爾南德斯和副手前總統克里斯蒂娜之勝被視為「貝隆派」強勢回朝。不少民眾都期望民粹派上台有助改善民生和經濟,令國家重回2000年代中後期的高速增長年代,但商界擔心新政府可能帶領國家重返干預式經濟及貿易保護主義,農民更憂慮政府再大力限制出口,明言會減產應對。阿根廷中央銀行周一宣布實施外匯管制,限制民眾由現時每人每月最多可購買一萬美元,大幅減至每月200美元,直至年底,以防阿根廷披索匯率下滑。
實施外匯管制 保披索幣值
在統計完接近94%選票後,在野黨「全民陣線」(Front for All)候選人費爾南德斯(Alberto Fernandez)與前總統克里斯蒂娜(Cristina Fernandez de Kirchner)組成的競選組合獲得約48%的選票,親商界的右派總統馬克里(Mauricio Macri)的得票率為40.4%。
根據憲法,費爾南德斯組合可直接獲勝。馬克里承認敗選。
費爾南德斯在勝選後說形容「這是阿根廷美好的一天」。他表示,現時國家陷入經濟危機,誓言會減少貝隆派與親商派之間的分歧,稱「『我們』和『他們』的日子已經過去」,但承認前路不易走。
60歲的費爾南德斯是律師出身,曾兩次出任內閣首席部長,但在國際舞台上鮮為人知,阿根廷政壇認為他是理性務實,不走意識形態的中立派總統。他勝選標誌着他的副手人選克里斯蒂娜東山再起,也讓這個拉丁美洲第3大經濟體重回左派執政。克里斯蒂娜有「現代貝隆夫人」之稱,她與丈夫於2003至2015年先後出任總統,合共3屆任期推行民粹主義政策,而阿根廷經濟在這段時間發展不俗,扭轉2000年代初因債務違約導致的經濟危機。
馬克里上台後,未能推動身為拉美第三大經濟體的阿根廷經濟向上,去年更因貨幣和債務危機要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570億美元援助渡過難關,換來要推行緊縮政策。
阿根廷9月通脹率達38%,生活在貧窮線以下者達35%,披索自1月以來幣值大跌七成,經濟和民生問題令其政府支持度大跌。不過,亦有人指馬克里繼承克里斯蒂娜政府後期遺下的經濟破敗惡果,需更多時間去扭轉困局。
馬克里無力挽經濟 35%人活貧窮線下
外界普遍認為,投票結果顯示,阿根廷將重返貝隆主義老路。貝隆主義是1940年代阿根廷前總統貝隆(Juan Domingo Peron)的政治理念,主要特色包括左翼經濟政策、社會福利補貼措施、資本管制及貿易保護主義。
恐嚴限農產品出口 農民威脅大幅減產
阿根廷變天對南美以至國際有重要影響。阿根廷是全球最大農產品出口國之一,特別是大豆、玉米和小麥,也是全球最大大豆動物飼料出口國,被視為亞洲國家飲食由依賴大米轉化到肉類蛋白質的促成者。
在克里斯蒂娜當政8年期間,政府嚴格限制農產品出口,並大幅提高出口稅,令農民苦不堪言,有農民表示,如果歷史重演,他們會大幅減產應對,或對國際供應造成衝擊。
另外,阿根廷現時亦正與國際債權人商討重組涉及超過1000億美元的國債。面對市場憂慮新政府可能會容許IMF的貸款債務違約,費爾南德斯稱這情况不會出現,政府會嘗試與IMF商討修訂條款。(法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