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經民聯昨日發表《推動公屋重建研究報告》,建議重建19條舊屋邨,料可提供20萬個單位,比有關屋邨原本單位數目增加205%,可滿足現時最少一半輪候冊上的申請。經民聯建議特首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大型公屋重建計劃,並撥款設立「公屋重建基金」。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表示,重建公屋雖是「大手術」,但若政府繼續用拖字訣,房屋問題會病入膏肓。
另外,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表示,經民聯支持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建屋,認為政府要務實研究,而在補償方面應更彈性和透明;林健鋒稱,收新界地時可能涉祖堂地,要兼顧新界人感受。
至於一手樓空置稅,盧偉國表示經民聯未討論,但空置稅「辣」,若最終單位滯銷,或會轉嫁消費者,可能是無人受惠的方案。
倡400億房屋儲備金用作重建
盧偉國表示,公屋申請者一般需要5.4年才可上樓,距「3年目標」甚遠。他說舊公屋日久失修,如40年樓齡的石硤尾邨,舊屋邨維修費用愈來愈高。他表示,重建舊屋邨可以用盡地積比,興建最多單位。經民聯指出,房委會已研究但未有重建計劃的19條舊屋邨,包括和樂邨、石硤尾邨、模範邨等,有很大重建潛力。
經民聯認為,整體重建舊邨,要大量資金,建議政府在下一年度停止回撥逾400億的房屋儲備金到財政儲備,將有關儲備金用作「公屋重建基金」;又建議落實原區安置,將同區新屋邨作安置,並讓受影響居民優先購買「綠置居」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