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受非洲豬瘟疫情衝擊供應,內地豬肉價格已經連續13周上漲,成為社會焦點。中央高層近期已將增加豬肉產量視作「重大的政治任務」,國務院昨召開常務會議,也提出落實豬肉保供穩價措施。財政部、農業農村部日前聯合印發通知稱,中央財政決定進一步採取措施,包括獎勵、補貼等,促進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維護經濟穩定。
6月至今豬價漲六成
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內地豬肉價格近期持續大幅上升。「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商務部數據顯示,6月初,豬肉批發價每公斤為21.59元(人民幣,下同);到8月26日至9月1日,豬肉批發價格為每公斤34.59元,比上次統計增加8.9%,較6月初上升60.2%。這已是豬肉批發價格連續第13周上漲。
中國養豬網的數據顯示,9月3日全國外三元生豬(即由外國種豬交配生下的雜種豬)價格均價為每公斤27.13元,比6個月前翻倍。
增獎勵補貼 為豬農減壓
對此,財政部網站昨公布與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出的通知,支持做好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提出將落實好非洲豬瘟強制撲殺補助政策,補助經費發放由現行按年度結算調整為每半年結算一次,減輕養殖場(戶)墊資壓力;完善種豬場、規模豬場臨時貸款貼息政策,擴大貼息範圍,促進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另外,今年中央財政適當增加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規模,期望各地增加生產能力;臨時提高能繁殖母豬、育肥豬的保險額,將前者保額從1000至1200元增至1500元、後者保額從500至600元增至800元。
早在上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已部署穩定生豬供應。「21世紀經濟報道」稱,這也是近年來國務院首次明確要求,地方須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規的生豬禁養、限養規定。昨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又提出落實豬肉保供穩價措施。事實上,各地政府為遏抑豬價,已陸續推出政策鼓勵生產,四川、江西、浙江甚至紛紛立下生豬產量「軍令狀」,訂立年產量目標。
據《新京報》統計,廣西南寧、海南海口、江西、廣東、江蘇、四川等近10個省(市)均推出政策,包括限價、補貼、投放儲備凍豬肉等,以控制豬肉價上漲對消費者的影響。
內地豬肉短缺,除了因去年爆發非洲豬瘟,也與2017年環境治理、關閉大量養豬場有關。官媒《經濟日報》昨發文分析,對於生豬產業,不僅要關注一時的價格漲跌,更要關注和解決產業面臨的深層次問題。
養豬業散戶為主
官媒倡現代化
文章稱,非洲豬瘟疫情;部分地區盲目擴大生豬禁養限養區域,導致生豬產能不正常;以及大型養豬場建設成本高,存在批地難、貸款難,影響擴大再生產等三大難題,影響內地養豬業發展。文章認均為,只有加快建立現代化的生豬產業體系,推動養殖體系從「小、弱、散」向規模化轉變,才能達致豬肉高質量供給、減少價格不合理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