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昨日首次在海上發射運載火箭。昨日中午12時許,中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以「一箭七星」的方式,將技術試驗衛星捕風一號A、B星及5顆商業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海上發射有諸多亮點和難點,專家表示,相關技術軍民融合,未來可以有多種用途。
民用船舶作發射平台 一箭七星
新華社報道,此次試驗採用長征十一號海射型固體運載火箭(又名CZ-11 WEY號),以民用船舶為發射平台,驗證了中國海上發射能力,有利於更好地滿足不同傾角衛星發射需求。運載火箭海上發射具有靈活性強、任務適應性好、發射經濟性優等特點,可靈活選擇發射點和落區,滿足各種軌道有效載荷發射需求。
此次發射的捕風一號A、B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將實現小衛星編隊探測海面風場的突破,可提高全天候海面風場探測能力,提升中國颱風監測和氣象精準預報能力。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306次發射。
海基發射成考驗 無專用測試廠房
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說,海上發射由於遠離人口稠密地區,有效解決了火箭航區和殘骸落區安全性問題,也可大幅降低陸地發射人員疏散成本,並為火箭運載能力提高提供了可行條件。
海上發射理想地點是近赤道的低緯度區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轉速度,節省推進劑消耗量,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
長征十一號火箭副總設計師管洪仁介紹,相比陸基發射台,起伏波動的海上平台給發射帶來了新的技術考驗,為此團隊採用了特殊的瞄準技術。此外,長十一還是國內首枚採用無線測發控技術發射的火箭。任務沒有專用火箭測試廠房,火箭首次以箭星組合體形式整體出廠,工作流程比以往大幅縮短,而且全程不可逆。
專家:具軍事及商業用途
軍事專家宋忠平對本報表示,此次發射完全屬於商用性質,不過海上發射的技術是軍民融合的,未來可以有多種用途。軍事上,試驗的成功讓中國具備了多種發射能力,海上發射對於衛星發射快速反應能力是一個很好的運用平台;採用的冷發射快速發射能力強,對發射短時間使用的戰術衛星有很大幫助。商用上,中國未來可以和一帶一路或沿海國家合作,既可幫助這些國家發射衛星,也可以售賣發射平台,增加了中國商業衛星發射合作亮點。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