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消息人士透露,中國駐加拿大大使盧沙野將於本月底離任,有可能會去擔任駐法國大使。盧沙野的工作作風被加拿大方面評論為「直言不諱」,而他離任的時機,恰好是加中兩國關係近幾十年來最惡劣的時候。有專家認為,駐加大使的職位可能會被懸置,一如加拿大到現時還未派出新的駐華大使。
據《環球郵報》報道稱,在北京的多個外交渠道證實,盧沙野已被提名為中國駐法國大使。但這一說法並未獲得中國外交部的證實,因此消息人士也要求匿名。
這位法語流利的54歲外交家,其言辭風格被認為是「驚人地沒有外交辭令」
言論直白令加方不悅
(Strikingly Undiplomatic),卻是將中方在「孟晚舟事件」發生後的強硬立場體現得淋漓盡致。
與這名強硬表達中方訴求的「硬漢」相反,加拿大駐中國前大使麥家廉,則因為發表了與渥太華口徑不一致的言論而被總理杜魯多解職,目前加拿大還沒有任命新的駐華大使。
作為中國駐加拿大的首席代表,與之前中方大使謹慎的外交辭令不同,盧沙野的言論非常直白,令加拿大官方聳動,有時甚至是惱羞成怒。例如他抨擊加拿大奉行「白人至上主義」,加拿大媒體對中國「不公正和不公平」的報道,直接反駁對中國的批評。
他於今年1月接受《The Hill Times》採訪時稱:「一些人習慣於傲慢地採用雙重標準的原因,是由於西方的自我主義和白人至上主義。他們一直做的不是尊重法治,而是嘲弄和踐踏法治。」
阿爾伯達大學中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約翰斯頓(Margaret McCuaig-Johnston)認為,盧沙野是一位「非常沒有外交氣質的外交官。他沒有試圖與加拿大合作來理解我們的立場,而是欺負我們,向我們發出最後通牒。當然,沒有一個有效。」
在互聯網上,一些人根據他的名字的發音,使用中文字戲稱他為「行為狂野的盧」(Behave Wildly Lu)。麥家廉也受到了同樣的待遇,他被戲稱為「賣出加拿大」(Sells Out Canada)。
但如果他真的獲調任法國,則說明中南海方面對他的工作是肯定態度,因為法國是歐洲的主要大國,新職務意味茪匟鴃C
加拿大駐中國前任大使趙樸(Guy Saint-Jacques)稱:「他的強硬態度肯定會取悅中共,但對他在這裡來說效果不佳。」
5月下旬他在參加由BMO金融集團和《環球時報》贊助的一次活動中,對於指摘中國是「一個沒有自由和侵犯人權的專制國家」的說法,展開猛烈反擊。
「中國已經實現了現代化,並在短短幾十年內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西方同行卻用了幾百年才實現了這一目標。」
談及華為公司時,「那些認為中國──一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一個異常國家的人,所秉持的是一種陳舊的冷戰思維。他們擔心中國太快趕上西方國家,並且在經濟和科技方面都會超越它們。」
中國外交風格進取顯自信
而盧沙野的言辭風格,其實暗合中國外交部近年愈來愈進取的外交風格。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於2016年嚴厲譴責一名加拿大記者,因為他認為該記者「充滿對中國的傲慢和偏見」。
如今中國駐瑞典、南非和英國的中國大使也同樣直言不諱。
Macdonald-Laurier Institute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科爾稱:「毫無外交氣質的盧沙野發表令人驚訝的言論,並不是一種失常,而是中共的一種徵兆,體現出它對自己作為主要國際參與者的地位充滿信心,因此近年來一直處於說教模式。」
「我們愈來愈多地聽到中國代表宣講稱,他們將不再支持這樣一個觀點,即我們的制度──自由、民主、法治和透明度優於他們。」
澳洲Lowy Institute研究所亞洲權力和外交項目處主任勒馬希(HervmLemahieu)認為,「中國與西方之間的寬容時代終結,特別是與美國。」而中國外交使團的言論,就是最好的例證。
勒馬希稱:「可能是他們試圖恐嚇加拿大。但他們更有可能是在「殺雞儆猴」,試圖將加拿大作為第三國的榜樣,其中含義就是「當你決定惹惱我們(Mess with us)的時候,這就是後果。而且在一些問題上選擇美國一方時,後果很嚴重。」
目前尚不清楚是誰將取代盧沙野,或者乾脆就將這一職位懸置,如同加拿大尚未決定新的駐華大使,布魯金斯研究院的研究主任和高級研究員李成說,中國採取和加拿大對等的措施是有道理的。
即便有了新人選,大家也不要奢望新大使會持較軟化的態度,因為李成在與中國的外交官私下交流時,他們的態度比公開發表的言論更憤怒,普遍認為外國對中國的批評「非常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