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地引發爭議的「共享爸爸」APP,推出的家具品牌在其官微承認「共享爸爸」不是現實可行,只是呼籲重視家庭父親角色缺失;內地法界認為是以公益掩飾品牌行銷的虛假廣告,內地官媒則思考「共享爸爸」精準地觸及大眾心理敏感點,認為若概念成真,或可成為化解育兒焦慮的好點子。 《中國青年報》的評論認為「共享爸爸」之所以受關注,根源父親在家庭育兒過程中角色長期缺失,尤其最近內地盛行的「上班996(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周工作6天),下班打網遊」的男性生活形態,更飽受批評,因此這個商業廣告宣傳手法才能準確觸及大眾敏感神經。 不只是內地,各國社會的育兒焦慮日漸蔓延,年輕人「不敢生、不願生」的精神負擔嚴重,除去「共享爸爸」的廣告行銷背景,其實也道出在孩子和母親心中,父親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及對父親角色的無比期待。 《中國青年報》指,若「共享爸爸」的概念成真,讓社會化育兒成為可能,也不失為解決家庭與社會問題的方法,會有許多小家庭從中受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