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十一輪貿易談判不僅沒有達成任何協議,特朗普政府反而再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關稅,有中國學者認為這是一次失敗的談判,中美關係正加速退化。美國也有意見認為,能否達成協議已不重要,因為中美之間根本就是戰略較量,未來合作會愈來愈艱難。 《華盛頓郵報》曾分析中美貿易戰可能會出現3種結局,一是特朗普得到一個好交易,二是差勁的交易,三是沒有交易,認為其中兩個選項對美國來說不是好事,甚至是一個敗局。所謂好交易,就是完全符合美國的要求。差勁交易則加徵的關稅仍然存在,美企未能很好地進入中國市場。最糟的是沒有任何協議,隨之而來的是全面貿易戰,兩國繼續加大關稅和貿易壁壘,甚至可能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區,經濟後果極其嚴重。 時殷弘: 讓步過快 致美國條件苛刻 國務院參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也認為中美關係仍在加速退化,他表示本輪談判分歧很大,也許當初談判剛開始時,原則性讓步過快了,才導致美國的條件日益苛刻和廣泛,也最終導致中美貿易談判慢慢的走向失敗。 美國之音引述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中國研究項目負責人甘思德(Scott Kennedy)觀點稱,即便達成協議,也不會阻礙特朗普政府擴大對高科技投資和出口的限制,並在亞洲和其他地方與中國激烈競爭。該文認為美國現在把中國看作對美國全球主導地位的主要戰略威脅,甚至在外交和軍事上已改變與中國「接觸」政策。 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和國際事務學教授范亞倫(Aaron Friedberg)上周在眾議院聽證會上說,美中關係這樣的發展,在可預見的將來,美中之間的合作會愈來愈艱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