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受訪者一向接觸專業記者,面對我們這群校記,不知道會想什麼?」2月校記寫作大獎得主陳臻恩是採訪初哥,希望表現專業,故訪問維也納兒童合唱團指揮曾智斌前,花了不少時間蒐集資料及構思問題,「幸好我有這樣做,否則會更緊張」。
■得獎感受:尋採訪新角度
回想初次採訪,陳臻恩極依靠準備工夫來緩和心情,如閱讀曾智斌的個人網頁、報道等,「希望可以避免重複(以往報道),帶出受訪者新一面」。她反思採訪過程,自言最初發問有些散亂,慶幸受訪者極富耐性,用心解答所有問題,但也構成寫稿的挑戰,「不太知道從何寫起。應該寫什麼才最有趣?」她喜歡寫作,對記者工作深感好奇,期望把握未來的採訪機會,接觸社會不同階層。
■編輯部評語:刻劃立體形象
校記頗敏銳,除了能記下受訪者特別的經歷,亦嘗試刻劃對方的神態,人物幽默認真的形象顯得立體。不過,引言較平淡,只交代受訪者背景,若能以香港學生常學樂器、卻未必欣賞音樂的現G為切入點,請4歲已「入行」的受訪者分享兒時學習音樂的經歷、評論本地學習音樂風氣等,報道料更吸引。
■得獎作品
維也納兒童合唱團指揮曾智斌(Jimmy)生於本地音樂世家,父親吹奏長笛,母親為歌唱家,自小受古典音樂薰陶。他笑稱自己在4歲已「入行」接受音樂培訓,對音樂的熱愛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生於音樂世家 4歲「入行」
Jimmy精通合唱、歌劇與交響樂,2007年獲得國際馬塔西契青年指揮大賽冠軍,是其事業的里程碑;2013年,他成為維也納兒童合唱團指揮。追尋理想時有否遇到挫折?Jimmy略一沉吟,然後徐徐道:「很多!」外國人才薈萃,他真切地體會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作為亞洲人,他要在古典音樂世界闖出一片天也非易事。
Jimmy曾遭歧視,如被譏笑口音不夠純正及地道,更有觀眾在音樂會後留言:「如果指揮家是西方人就更完美。」雖然難受,「但是壓力令我堅持自我增值及追求完美,我必須加倍努力,才能證明實力」。因此他立志學好當地語言,誓以努力突破先天限制,如今他精通英語及德語,並略懂法語、意大利語及俄語。
嘆只教孩子樂器 不教欣賞音樂
作為維也納兒童合唱團指揮,Jimmy認為孩子最大的特點是坦率,因此他很注重和每名團員培養良好關係,笑言在團中的角色像「暫代父親」,「巡迴世界各地表演時,我會帶孩子到迪士尼(樂園)、環球影城遊玩,較年長的孩子還會和我談論政治議題呢」。
Jimmy的興趣十分廣泛,攝影、數學、室內設計等皆有涉獵,但最愛仍是音樂,「音樂是必需品,所以儘管在追尋理想的途中困難重重,但我從沒考慮放棄」。他相信音樂除了能陶冶性情、鎮定心神,同時是心靈食糧 (food for the soul),幫助人類表達文字、影像也無法傳達的感情。不過,Jimmy慨嘆只有為數不多的港人欣賞古典音樂,「香港父母大多要求孩子學樂器,卻不教導孩子如何欣賞音樂!」
文:校記 陳臻恩(拔萃女書院,中四)
圖:曾智斌、校記提供
文字整理:蔡康琪
【文章經編輯刪節】
編按:2月攝影大獎從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