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學一學 我們日常說話時,大多會說明誰正在做什麼事。在文言文中,有時卻不會說得很清楚。例如《史記》:「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意思是廉頗是趙國的將領,「他」攻打齊國並取勝,可是原文沒有出現「他」這第三人稱代詞。如不小心閱讀,可能會誤解句子的意思。 一篇文言文中會提及不少人物,如句子中沒有第三人稱代詞,我們要小心觀察,結合上文下理推斷,究竟是誰做什麼事了。 ■小遊戲 以下的原文省略了一些字詞,你可以圈出正確答案嗎? 《聊齋志異》有一篇關於鬥蟋蟀的故事,村子中很多人要捉蟋蟀獻給皇上。村內一少年養了一隻壯健的蟋蟀,故事主角「成」看見少年和蟋蟀,原文這樣說:「成視之,龐然修偉,自增慚怍,不敢與較」。 這句的意思是當「成」看見1.(A. 少年 / B. 少年的蟋蟀)時,覺得2.(A. 他 / B. 牠)體壯修長,頓感3.(A. 自己 / B. 自己的蟋蟀)被比下去,不敢與4.(A. 少年 / B. 少年的蟋蟀)較量。 (答案見另文)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396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