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發現,在全球最深的6個海溝均有生物體內含有微膠粒,反映它們正成為地球的「終極污水溝」,亦顯示全球所有海洋生態系統極可能無一能避過塑膠污染的影響。 早前已有多項報告顯示塑膠對淺層水域的影響,包括令海豚及鯨魚等海洋生物誤食塑膠而窒息,但研究人員指出,是次報告顯示受微膠粒影響的海洋範圍比過往所知的更為嚴重。 以英國紐卡素大學自然及環境科學家賈米森(Alan Jamieson)為首的研究團隊,從世界最深的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以及另外5個深度超過6000米的海溝,打撈一種外形像蝦的端足類生物分析。科學家在90個樣本中,發現65個(72%)均含微膠粒,而且海溝愈深,含微膠粒比例就愈高。在最深處接近1.1萬米的馬里亞納海溝,更發現所有樣本均含有最少一個微膠粒。 微膠粒主要由衣物、收納器皿及包裝等廢物分解而成。是次研究的海溝包括相距超過1.5萬公里的秘魯-智利海溝及日本的海溝,惟兩處的樣本均含有微膠粒,可見微膠粒的影響範圍甚廣。 賈米森指出,海溝的污染有別於河川或海岸,因為水流關係,海溝的污染物難以被}走,只會長留在海洋的最深處。 報告周三刊於《皇家學會開放科學》期刊。 (衛報╱法新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