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昨發布「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其中「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複製出獼猴」居首位,認為該技術將為非人靈長類基因編輯操作提供更為便利和精準的技術手段。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條例,規定基因編輯技術等高風險研究項目要由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審批。 中國科技網報道,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孫強和劉真研究團隊,經5年時間,用胎猴成纖維細胞作為供體細胞進行核移植,並將複製胚胎移植到代孕受體後,成功得到兩隻健康存活複製猴;認為這是該領域從無到有的突破,將為非人靈長類基因編輯操作提供更為便利和精準的技術手段,使非人靈長類可能成為應用廣泛的動物模型,推動靈長類生殖發育、生物醫學、腦認知科學和腦疾病機理等研究的快速發展。 基因編輯須國務院主管部門批准 除複製猴外,十大進展還包括創建出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揭示抑鬱發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鬱機制、研製出用於腫瘤治療的智能型DNA納米機械人、創建出可探測細胞內結構相互作用的納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術、調控植物生長—代謝平衡實現可持續農業發展、將人類生活在黃土高原的歷史推前至距今212萬年等。 另國家衛健委26日在其網站公布《生物醫學新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提出基因編輯技術等高風險研究項目要由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審批;研究成果轉化應用均由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負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