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自己做醫科生的時候,會形容自己是病房的『浮游生物』,病房工作繁忙,掃地嬸嬸也有工作崗位,自己卻像『阻住地球轉』。當沒有足夠人手和時間指導學生,醫學生就會像浮游生物般被推去那兒、撞去那兒,所以需要更多臨H導師。公立醫院迫爆,醫管局醫生和護士已忙得喘不過氣,與其要他們兼顧愈來愈多的學生,百上加斤,為什麼我們不盡量找多點老師照顧自己的學生,減輕同事工作呢?」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說。 昔在醫院「浮游」 感阻地球轉 想起當醫學生時在病房內有過的徬徨,陳家亮當上醫學院院長後致力「獵頭」,過去6年走訪世界各地聘請專才來港,笑言「除了南極和北極,其他地方都去過了」,數年間每年成功邀請30至50多名臨H和非臨H教師到中大執教鞭和從事科研,他透露上月到芝加哥和日本也成功「獵頭」。 「土地問題是吸引海外人才瓶頸」 他解釋,醫學院需要龐大團隊,職員要教學、科研、臨H服務樣樣兼備,教學方面只有基本理論課可大班教學,臨H教學則強調「師徒制」,因此「加醫科生學額,不能如吃飯加多雙筷子」,要有足夠臨H老師維持師生1對5的比例。他續稱,吸引多元化教師來港,可讓醫學生有世界視野,爭奪國際科研人才來港亦在提升本港醫療水平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海外醫生慣了有過萬呎實驗室,來到這邊好像給幾百呎也很困難,見到就怕了,也不敢來。」陳認為土地問題是過去吸引海外人才來港的瓶頸,希望中大醫學院擴建後,將更易從世界各地引入頂尖人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