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輪高級別中美經貿磋商周五進入第二日,路透社報道,中方形容談判進入關鍵的「衝刺階段」。
不過,中美在關於結束貿易戰一系列協議的具體細節上仍存在分歧,包括確保中國遵守協議的執行機制;在結構改革等棘手問題上,有關特定措辭的歧見仍難解決。
今次會談在白宮艾森豪威爾行政辦公樓的印第安人條約廳舉行,雙方都專注在3月1日的最後期限前達成協議,否則美國將對2000億美元中國貨品的關稅從10%提高至25%。
新華社報道,除劉鶴外,中方主要人員包括人行行長易綱、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叢亮;美方則包括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財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副貿易代表格里什(Jeffrey Gerrish)、商務部副部長卡普蘭(Gilbert Kaplan)、貿易代表辦公室首席農業談判代表多德(Gregg Doud)和農業部副部長麥金尼(Ted McKinney)等。
兩名熟悉談判的消息人士向路透社稱,在美方要求中國經濟作結構性調整的棘手問題上,一直難以克服有關特定措辭的歧見,包括一個確保中國遵守協議的執行機制。
一名熟悉今次談判情G的業內人士表示,「一旦你開始彙整所有綱要寫成具體細節,事情在這個階段自然會變得更具挑戰性。」
《華爾街日報》引述追蹤談判的人士稱,在導致目前雙邊貿易關係緊張的一些根本性問題,中美仍存在較大分歧,特別是強迫技術轉讓及對國企補貼等。儘管中方提出會取消補貼,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提供有關取消補貼的清單。
中方僅提出購買更多美國農產品和能源產品,例如大豆、原油和液化天然氣。一名知情人士稱,雖然劉鶴對萊特希澤和梅努欽作出承諾,但雙方磋商的書面文件並沒作出相應修改。有美方談判代表質疑,劉鶴是在搞安撫策略還是真的無法推動中國政府同意必要的改變。
消息:美代表質疑劉鶴安撫策略
距美國設下的貿易戰休兵大限僅剩一周,中美談判人員在有關終止貿戰的協議細節展開討論。早前中方提議再額外增購價值300億美元美國農產品。知情人士指出,中國提議每年額外加購的農產品包括黃豆、玉米及小麥,作為兩國談判可能貿易協議的部分內容。額外加購的量將高於美中貿易戰開打前的採購水準,而且會持續至備忘錄涵蓋的執行時期結束為止。
法新社引述前美國貿易官員、現任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芮恩希(William Reinsch)認為,中美最終應該能達成某種協議,只是內容應不如外界預期,「這(協議)可能聚焦在知識產權保護和中國開放更多投資領域,因為這些既有利於他們,也有利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