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於美東時間30日上午9時展開為期兩日的談判,由副總理劉鶴率領的中方代表團就知識產權保護等議題,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長梅努欽展開磋商,雙方在談判開始前表現輕鬆,但未有公布內容。有專家分析,兩日談判未必有很大進展,但特朗普面臨達成協議的壓力。
明報記者
磋商前劉鶴與萊特希澤英語寒暄
談判開始時,劉鶴用英語與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寒暄,二人有講有笑,萊特希澤還招呼眾人望向鏡頭讓記者拍照。坐在萊特希澤身邊的梅努欽(Steven Mnuchin)、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亦神情輕鬆,但對華強硬的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則顯得嚴肅。至昨日截稿前,雙方未有公布談判內容。
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稱,中美雙方在關鍵議題上的分歧仍然很大,而美方團隊內部意見亦不甚一致,美國司法部本周一公布對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的控罪,亦不利於談判氣氛。
彭博指,美國總統特朗普一早預告會接見劉鶴,顯示美方對本輪磋商高度重視,消息人士稱,特朗普想要達成協議。《華爾街日報》亦指,特朗普多次在Twitter和國內公開演講中聲稱會很快達成協議,而雙方互加關稅也對特朗普最堅定支持者所在的選區造成衝擊。
美國財政部前駐華財政與金融特使杜大偉(David Dollar)對彭博說,談判過後應該會見到「相當乏味的聲明,聲稱談判取得了進展」,「我不認為他們能達成什麼成果」。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桑頓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說:「唯一能達成協議的人是特朗普。但他在國內遇到很多批評聲音,現在要讓他這樣做也很難。」《華爾街日報》引述雪城大學(University of Syracuse)經濟學教授洛夫利(Mary Lovely)則表示,如果達不成協議,不僅特朗普會有麻煩,共和黨也會面臨風險,「最終會讓政府看起來更加失敗」。
《外商法》草案
倡禁「技術轉讓」列准入限制
而在北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昨日閉幕。《新京報》報道,前日分組審議《外商投資法》草案二讀稿時,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提到「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強制轉讓技術」的條文,認為「行政手段」涵義不清楚,他建議改成「不得以技術轉讓作為准入的條件或者限制」,「有的情G是在談合作、談合資過程中我們利用自己的市場地位,因為我們市場規模大,你不來你就吃虧,所以這時候我提出很多要求技術轉讓的條件,這個在談判的層面是可以有的,但是如果遇到因為你(企業)沒有技術轉讓我在行政審批上會阻礙的情G,那可能就不符合一般的慣例了,所以我覺得我們要約束自己的行政權力,但是也不能把我們談判中可以有的市場力量限制住」。
該草案將提請即將於3月5日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