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地產新頁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鄺龑子
放大
 
放大
 

其他新聞
卷二練筆﹕選材思維──文章好壞在細節
綜合精練.書信:推廣足球活動
作戰攻略.卷一︰淺談敘事觀點
文化萬花筒:涼友招清風
文化萬花筒:畫扇有何用?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閱讀篇章﹕〈惜物?外物〉——鄺龑子

【明報專訊】(第1段)某個賒閒的日子,與朋友相約到旺角邊緣的一家商場餐廳吃午飯。……

(第2段)徐步走進商場,十一時許已經開始熱鬧。如常雲遊四海之際,忽然發現眼前豎立茪@個數十呎高的機械人模型。圓形圍欄前的三面,襯托茪G十多個矮小的真人,包括白叟黃童、慈母嬌兒等,家長們正在歡樂陶醉地安排孩童跟模型合照。我一瞥而過,沒有停下來細看機械人究竟代表甚麼商品或者節目宣傳,自然也不知曉它是否甚麼日本大帝國「動漫」、「靜漫」的忠奸角色,反正是一副色彩繽紛的醜陋相。我只能肯定,這大堆塗滿了顏色的發泡膠,到商業攻勢完結後便會被丟棄到垃圾堆填區,很難循環再用。

(第3段)機械模型與否,其實每次踏足商場,多少都牽動類似的感覺:物質爆炸、消費奢侈、欲望自役、價值扭曲等等。不單國際金融中心、置地廣場、圓方、太古廣場等高檔商場瀰漫茬o種殺氣,就連中級以上的商場亦往往如此。

(第4段)我生長於一個清寒的知識階層家庭,從小就跟隨母親養成樸儉的習慣。就家境來說,孩童年代的惜物是勢所必然,沒有甚麼學問或智慧可言。當時最深刻的意識,是母親依賴父親的半份薪水和大哥的一點補助,竭力維持十二口的生計,須要靠刺繡女紅來幫補衣食住行及兒女讀書所需。眼見母親處處捉襟見肘,本能上就覺得必須盡一分力,點滴協助節省家用。據母親躑z,我五、六歲時就委任自己為家中的電力總管,眼觀六路搬動小凳上落,替善忘的兄姊關上電燈,並且曉以大義。可是這些情景,我從來都記不起。

(第5段)童年記憶中最早的片段,是母親偶然更換或添置家具的時候,我這個小學生就會拿茼钁Y尺替她小心量度空位的尺寸。因為家居室小人多,可以斡旋的空間非常有限,而且舊式設計的平民大廈,房間頂部大都贈送凸出的石屎橫梁;家具的長闊高度上限,必須量得準確無誤。那是溫馨和自豪的日子,因為從小當上母親的助理,是相依中的相依,同時也在不自覺中培養出堅毅、應變力和責任感。母子同心,除了令親情和信任倍加深切外,也為我們贏得同一類型的稱號:她被明確地定位為「老孤」,我則被個別兄姊冠上類似「小孤」的流動諢名。「孤」者,非帝王之稱謂;「孤寒」也。

(第6段)香港式粵語口語中的所謂「孤寒」,其實是語言和觀念上的謬誤。「孤寒」的原義,指的是出身低微貧寒或者家境貧寒無依,與個人習慣或者風格無關。香港粵語口語中的「孤寒」,則在傳承轉化的過程中變成了「吝嗇」的代名詞。至於自己兒時的家中用語,更混入了「節儉」的意思在其內,例如把詞語動詞化地說「孤寒自己不孤寒人」。不過這項文字混淆和雜燴,卻引出另一個有意思的聯繫。試看《宋書.王玄謨傳》中形容「劉秀之儉吝,呼為老慳」,就可以知道慳儉和吝嗇,很多時只在一線之差。

(第7段)然而節儉和吝嗇一者見於對己,一者尤顯於待人,觀念上畢竟是兩回事。自古以來,「儉」就是中國文化價值中的基本美德之一。譬如《尚書.太甲上》就說過「慎乃儉德,惟懷永圖」,孔穎達解釋為「言當以儉為德,思長世之謀。」(《尚書正義》)儉之為德,首先是因為物質資源到底有限,須要好好儲備保存,以實現個人的長遠計劃及個人以外的宏大謀略。所謂「積穀防饑」、「居安思危」等等,背後是相通的基礎道理。在古人的文章及論說中,以「儉」為元素的複合詞很多,例如「儉正」、「儉樸」、「儉易」、「儉固」、「儉恪」、「儉退」、「儉約」、「儉素」、「儉恭」、「儉勤」、「儉靜」、「儉德」等等。

(第8段)這並不代表大部分美德都跟儉有關;過分節儉可以失於拘謹局促。然而作為一種群體意義的道德,儉而「固」則易「正」,清心寡欲就沒那麼容易讓人賄賂污染;無怪三國劉劭把「儉固」和「清介廉潔」連在一起(《人物志.體別》)。蘇軾無疑道出了這層社會及政治意義:「儉者,謂約己省費,不傷民財。」(〈謝除兩職守禮部尚書表〉)也就是說,約儉自己就不會傷害他人的資源,進而有餘力幫助困境中的需要者;為政者尤須謹記。

(第9段)「吝嗇」的取向恰好相反,因為它正是指過分愛惜自己的財物,應當用而不用。早在《詩經.唐風》中的〈山有樞〉篇,已經看到對守財奴「子有車馬,弗馳弗驅;宛其死矣,……他人入室」的諷刺,嘲笑他徒然守抱荌]產,留待死後別人享用。這還只是就個人生活的範圍而言。由「儉不中禮」對待自己伸延為待人的態度,不難變成「無所餉遺」的「儉嗇」(《南史.曹武傳》),甚至刻薄成性的「儉刻」。例如《南史.朱脩之傳》就記其人「儉刻無潤,薄於恩情,姊在鄉里,飢寒不立,脩之貴為刺史,未曾供贍」,竟然連身處於飢寒的親人也置之不理。由吝嗇冷漠再進而剝削他人,當然更背離仁義厚德之道,弄得神憎鬼厭,自己的生命亦在一片「黑心」的籠罩中落得冷酷昏暗。

(第10段)文學作品的刻畫中最有名的守財奴,大概要算十九世紀英國小說家狄更斯的《聖誕頌歌》(Charles Dickens, A Christmas Carol)中的史古基(Ebenezer Scrooge)。刻薄成性的史古基在聖誕前夕,被已故生意夥伴及一眾鬼魂恐嚇,經過幾番教訓、啟示和悔疚,最終藉茪窈R的改造拯救了自己的生命。《禮記.禮運》中的「大同」理想,把人跟物質資源的關係說得清脆玲瓏:「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財貨與人力,但求用得其所;建設及得益的對象,是天下而不是自己。能夠在信念和實踐上去除私心己欲,自然可以就事論事,公正不偏,使物盡其用,事歸其理,人得其助。生命以一己為起點,卻絕非以個人為終點。

(第11段)我從小目睹的母親,就是一個自奉儉薄而待人厚道、清心寡欲而熱誠堅毅的模範。她原是中山一個小康家庭的掌上明珠,十八歲隻身南渡香港,一夜之間,生活環境變得孤苦伶仃。五、六十年代家境清寒之時,母親在飯桌上所吃的,多是兒女不愛吃或者不能妥善處理的食物,連魚鰭和咬碎的魚骨蝦殼也吞得下。如今她年逾古稀,肢體靈活,骨頭比幾個姊姊都結實硬朗得多。先父當教師,他的學生卻更親近師母。記得小時候有一次,一群畢業生到家堭敢璊鬙嚏A玩得興奮雀躍,母親便拿出四塊錢買了一盤蝦米腸粉,讓他們大快朵頤。那時候父親的月薪,按日算起來只有二十多塊。

(第12段)直到今天,母親生活在兒孫繞室、衣食無缺的環境中,當兒媳白天工作之際,午飯時獨享的依舊是首選隔夜的剩菜殘羹。因為半生經歷的體會和恪守的原則,非溫飽所能動移。母親有一位七十年前教導過她的中學老師,如今獨居於香港,生活孤清,她就定時準備一些新鮮的菜餚,連同贈金親身送給老師,聊報一點昔日的恩義。數年前我託摯友替母親安排到公立醫院的專科作定期的預防性檢查,她就每次把一點獻贈放進東華三院的捐款箱。因為她知道,天下間有很多人比她更需要資源的幫助。

……

(第13段)默化母親身教的薰陶,翻思已是半生。在曲折的成長過程中,我身懸海外,寄跡三洲,踏過幾許風濤雨浪,生活和心思都隨茯P霜雪月變得更素淡。我並不是一個完全反對物質文明的原始主義者;一台可靠合用的電腦,一點溫和的空氣調節,都具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實用價值。學生送給我的一部數碼照相機,更讓我留下了不少自然景象,多少為我開展另一個範疇的藝術體驗。然而佛陀以王子富貴之身,看破塵俗的物欲貪癡生死,正好說明古今的聖賢都提醒我們,物質愈無所待,精神愈逍遙自由。

(第14段)對於衣食住行,我除了需要履行的責任外,早已有點心不在焉。學生偶然相邀,讓我選茶點菜的那份熱情和尊重,總變成回力鏢的苦差。每次遇到未經申請批核的衣履禮物空降,自己就得多費腦力,因為我寧願繼續穿著父親和岳丈留下來的遺物,把新的物件轉贈他人,好讓物盡其用。摩爾《烏托邦》(Thomas More, Utopia)中的居民都穿著一式一樣的工人服裝,寬鬆耐用,簡單省事。即使認為如斯政策極端而單調,但人始終只有一個身軀一雙腳,哪堨帢o茪T十件襯衫和十多雙鞋?《莊子》不是早就說過「外物不可必〔然執固〕」,聖人由「外天下」而「外物」,再進而「外生」嗎?(〈外物〉、〈大宗師〉)超脫於物欲之外,正是「心齋」、「逍遙」、「無己」、「齊物」的過渡階段。

(第15段)自己這二十年來的心路歷程,母親已經不大清楚。她喜歡讀我的詩詞,我卻不能期望她看通莊周和東坡跟我的關係。她依舊拿蚋靋姨郱ョA勸我不要對自己太儉薄。設若憑理性駕馭形體的欲望而以惜物為目標,克己也許會包含一份磨練的刻苦;假如心已外物,就不存在刻苦的課題。一位知己有時喜歡戲謔我:「你無論掙一萬或者一百萬,還是那個老土相。」我聽了心媟P激,雖然她的說話只道出事情的一角。因為薪金相對豐厚,可以承擔的責任和輔助的事情就比較多。我感激目前的工作,它把無待酬勞的興趣轉化為有酬勞的職務,讓我清靜素淡地安身立命,兼顧治學寫作和個人以外的一點責任。

(第16段)「惜物」是價值觀念;「外物」但如行雲流水,心合自然。兩者之間的關係,我沒有刻意向母親多作解釋,反正大多數母親早已對子女有固定的看法,何況並非每個人都對莊子感興趣。……我只知道自己的內心精神,源於母親的賜予和孕育;浮生中的滄桑和體會,是天道的因緣。外物原不是高深的哲學境界;它是人性具有的安靜淳樸,心靈的本相之一。

(文章曾修訂,載於《回首》,匯智出版)

■作者簡介

鄺龑子(龑,粵音「掩」),嶺南大學中文系及翻譯系教授,本地少數中英兼擅的詩詞家、散文家。他曾比較詩詞與散文,稱詩詞善於點睛,包括抒情、言志、哲思等;散文善於畫龍,適合敘事說理。

■書籍簡介

《回首──匯智散文二十年選》

編者:陳德錦

出版:匯智出版(2018年)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鳴謝:匯智出版

[語文同樂 第332期]

 
 
今日相關新聞
閱讀篇章﹕〈惜物?外物〉——鄺龑子
〈惜物?外物〉﹕實戰篇
閱讀篇章﹕參考答案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