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周台灣新增5例日本腦炎病例,今年累計已達31例、遍佈13個縣市,疫情創下10年來同期新高,凸顯今年是日本腦炎「特殊年」,目前還在流行期,民眾出入高風險場所應該加強防蚊。
上周(7月15日至21日)台灣新增5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個案居住地分別為桃園市八德區與平鎮區、新北市三重區、南投縣仁愛鄉與彰化縣福興鄉,患者均無日本腦炎疫苗接種紀錄。
近年各縣市出現散發病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疾管署防疫醫師黃婉婷表示,上周5例患者年齡介於34至56歲,發病日介於6月30日至7月16日,發病期間多有發燒、意識障礙或意識不清等情形,5人都在住院治療中,家人、同事皆無疑似症狀。
5名新增病患有4名個案住家附近均有豬舍或水稻田等高風險場域,另一名個案有其他縣市旅遊史,因仍意識不清,無法詢問旅遊史。
疾管署呼籲,日本腦炎病媒為三斑家蚊,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叮咬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民眾避免在高峰時段在高風險環境活動。
日本腦炎是感染日本腦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腦膜炎,受損部位包括腦、脊髓及腦膜,黃婉婷指出,目前為日本腦炎流行期,出入高風險場所應注意防蚊,打疫苗是最有效的防範,政府已有提供幼童公費接種疫苗。
今年以來累積31例日本腦炎病例、分散在13個縣市,創下2009年來同期新高,其中以高雄市8例最多;較幸運的是今年以來的日本腦炎患者仍無人死亡,去年有2例日本腦炎死亡病例、前年有1例。
感染日本腦炎病毒大部分無明顯症狀,只有小於1%的感染者會出現臨H症狀,最常見臨H表現是急性腦炎。以往每年疫情約有10至20例,今年確定病例一路攀高較為特殊,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日本腦炎從5月開始升溫,6、7月達高峰,他預計今年8月疫情可望趨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