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冬蟲夏草一向被視為「軟黃金」,貴價冬蟲夏草甚至比黃金昂貴。但因其重金屬砷的含量嚴重超標4至10倍,且並無明顯療效,3年來兩度被內地官方踢出「保健品圈子」,其「補藥之皇」的神話面臨破滅。
據內地傳媒報道,每年4、5月進入採摘、銷售旺季的冬蟲夏草,售價以往曾達每公斤10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上。在很多民眾觀念裏,冬蟲夏草是一種藥食兩用的保健品,各種商家宣傳也將其功效誇得天花亂墜。
不過,冬蟲夏草的保健品資質近年兩度被官方剝奪。中國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2016年初發布通知,稱冬蟲夏草不屬於藥食兩用物質,長期服用會危害人體,不能以保健品方式銷售。CFDA官網今年3月再發該通知,可見對此事甚為重視。
報道指,當局此舉出於兩大原因。一是受檢的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產品中,砷(arsenic)含量為每公斤4.4至9.9毫克,嚴重超過國家標準4至10倍。依照中國國家級規劃教材《食品安全概論》說法,人若攝入過多的砷,可能損害中樞神經、損傷肝臟、影響胎兒發育,甚至致癌。
第二是目前關於冬蟲夏草保健功能的科學研究結果大多數都是國內機構進行,且欠缺高品質研究證明冬蟲夏草對人體健康有特殊功效。不過,因仍有藥用價值,冬蟲夏草中藥材的身分獲CFDA保留。與鑑定保健品的要求不同,CFDA關於中藥的管理和臨牀效果的認定提出,來源於古代經典名方的中藥複方製劑,不必提供人體臨牀試驗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