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拆解﹕國歌法立法 增國民身分認同?
【明報專訊】卷一﹕資料回應題
「立法禁止侮辱國家象徵有助提高香港人的國民身分認同。」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8分)
◆資料A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將《國歌法》納入《基本法》附件三中,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聶德權提到,社會上有人擔心在不同情景下會誤墮法網,他說,「國歌法要規範的是奏唱國歌的公眾場合,參與其中的人應表達對國歌的尊重,若作出貶損國歌或侮辱、不尊重的行為時,需負上責任」,呼籲市民毋須過分擔心。
有評論認為,將國歌法適用於港澳,具有憲法層面意義和必然性,有利於維護國家尊嚴、民族尊嚴、增強港澳市民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防止、避免有人貶損或故意侮辱國歌,是一個非常及時且必要的行動。
資料來源:綜合新聞資料
◆資料B(經刪節)
愛國不能強求。美國最高法院相信,強迫下所作的言行,除了出於自保,並不是愛國的憑證。印度最高法院認為,強制表忠不能提高愛國意識,因為奏國歌起立與否,不足以反映觀眾是否愛國。若要培育民眾的愛國心,應該由家長和老師多做工夫;若期望法庭發號施令便可改變現狀,根本不切實際。
資料來源:浸大新聞系退休教師杜耀明,〈勿把愛國立法變打壓人權〉,《明報》,2017.11.27
■學生試答﹕.運用主題句.扣題作答.引證推論
.答題框架∕.學生答案∕.教師評語∕(見表)
◆教師總評
-整體結構分明
-立場貫徹清晰,做到層層推論,也能引用資料內容,可見說服力
-引例充分並具正反討論,然而駁論部分可更充分及詳盡
**佳作**成績:7/8
拆題
?「立法禁止侮辱國家象徵」涉及的內容甚廣,其中可以是立法禁止侮辱國旗或資料A中所指的國歌
?「港人的國民身分認同感」即港人對於自身作為中國人的身分更有歸屬感和認同感
答題策略及技巧
?小心審題;論證個人立場時需貫徹
?細心審閱資料,思考及規劃議題相關的例子及概念以作延伸討論
?題目為論證題,要求考生除了有個人立場外,還要作出正反討論,從而論證個人觀點可取
?借助題目中的資料協助作答
?行文結構需分明而清晰
■知識增益
《國歌法》納《基本法》附件三
《國歌法》於2017年9月1日第12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會議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2017年11月4日通過將《國歌法》列入《基本法》附件三。
本港將透過本地立法實施《國歌法》,《國歌法》條例草案提出篡改國歌曲譜、歌詞,以歪曲、貶損方式奏唱即屬犯罪。2018年3月政府就《國歌法》本地立法交代概要,並計劃7月交上立法會首讀。香港律師會2018年5月向立法會提交意見書,指出法律的確定性對規管市民日常行為和保障權利自由尤關重要,惟立法概要未有定義何謂「貶損」或「侮辱」國歌,若立法時未能就國歌法內容提供明確定義,並不理想,因這將令法庭須在充滿政治色彩的社會環境下,就重要憲制議題詮釋,然而法例缺明確定義,法庭屆時或會就判決面臨不公批評。
另外,內地國歌法第一條列明,國歌法是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制定,港府早前在立法概要稱會將此條文「適當地列入條例草案中的弁言」。律師會在意見書上指出,關注此條文表面上是與《基本法》第5條(即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不相符。
文: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外務副主席羅潔玲
[通通識 第5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