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過去的支聯會晚會常有中學教師帶同學生出席,讓他們認識六四歷史。本身為中學通識科教師的教協理事張銳輝說,自佔領運動後社會變得撕裂,礙於政治壓力,中學教師帶學生出席晚會愈見困難,因學生參與政治活動會引來外界或家長抨擊,校方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態,避開政治敏感議題,另邊廂本土思潮冒起,學生亦疏遠在中國內地發生的事情。 張銳輝形容,現時整體社會氣氛較不包容與當權者不同的觀點,即使學生自發參與政治活動,活動非由學校舉辦,校方都會遭到抨擊,「一兩個家長投訴,都會引起大迴響」,令校方面對無形壓力,而即使教師是以歷史學術角度,讓學生了解六四,部分辦學團體也不支持相關內容在學校出現。他指自己今年也不會帶學生去晚會,由學生自發出席。 本土思潮冒起 學生疏遠內地事情 張銳輝續說,近年本土思潮冒起,部分學生對中國不抱認同感和歸屬感,他們亦有感六四事件年代久遠,與他們有時間上的距離。 對於傳承六四記憶是否愈見困難,張銳輝形容「一定有高潮與低潮」,舉例支聯會晚會出席人數雖曾歷低潮,其後也回升,而六四歷史有其值得參考和回顧之處,如港人爭取政改時能與北京學生有所共鳴。 社工學聯不去晚會 各系會擺街站 另外,多間大學學生會今年繼續缺席六四晚會,部分更不會舉辦任何六四相關活動。由大專院校社工系會組成的「社工學聯」今年缺席晚會,但各系會近日於全港不同地方擺街站和「報哀音」,喚起公眾對六四關注。社工學聯外務副會長彭澔浤強調,不能因六四事件事隔多年,便忘記北京政府當年屠城責任和學生的付出,強調不能逃避傳承和宣揚信息的責任,這不一定要靠支聯會。他說社工學生之間對支聯會有不同聲音,部分不認同支聯會的模式,對社工學聯應否出席晚會未有共識,但強調認同六四應被記得和平反。
|
|
|